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爱国情怀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邓巧
[导读] 历史教学主要从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二是要让学生追寻乡土记忆,三就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起文化自信。

        邓巧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重庆402763
        摘要:历史教学主要从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二是要让学生追寻乡土记忆,三就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起文化自信。让学生的思想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里,让他们拥有更加伟大的抱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的心装满祖国;让他们的心变得更加开明;让他们的世界更加丰满。让他们对祖国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舞士气!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情怀;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主要提到了我国的历史发展,是学生们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载体。学生们通过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及强烈的爱国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便需要历史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转变教学思想,开展有趣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们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来,提高学生们对我国历史的认知度。现阶段,教师、学校、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以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准则,给学生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并且由于历史考试主要是考学生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因此,学生们需要背诵大量的历史知识内容,这便加重了学生们对历史科目的厌烦程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历史课程,不能够了解到历史科目主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成绩,不断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以及考试情况,却忽略了对学生们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导致现在的学生们缺乏家国情怀素养。最后,目前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还依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历史教学课程,这便无法激起学生们想要学习历史的热情,导致学生们的历史成绩低下。
        1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历史影片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多媒体也被更加广泛运用到每个阶段的教学中,这也让教和学的方法更加多样化,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地更好地了解到书本知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到书本的知识内容,更加快速地理解历史,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历史影片,让学生从感官上就能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悠久。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影片中学习和探究历史已有的人文追求,让学生在影片中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国情,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上对中华民族产生认同感和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上课使用多媒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身临处境地感受到曾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历史影片感受到当时历史人物的心理感受。例如,“五四运动”这个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把当时的情景再现,“5月4日那天,在大街上有32名学生,手拿‘头可断青岛不可失’或者是‘废除二十一条款’的白旗在游行示威”。醒目的标语如同一根根刺,刺醒了迷茫的心。虽然他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不能打倒敌人,但是他们也尽了自己的一分力,正努力地向国家呼唤。看完这些影片,相信学生也会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感受,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2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
        如果只是单纯进行历史知识讲解,那么学生会失去想要进一步了解历史的兴趣。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历史人物,感受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如果采用角色扮演式的历史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了解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学生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义务,通过历史角色扮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与家国紧密相连。


        3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拥有5000年的发展历史,初中历史课本中主要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概述。运用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优秀文化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通过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敬意,感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以及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比如,在讲解儒家文化时,可以穿插儒家文化的优秀内容,以及对后代的影响等。比如,教师通过讲解儒家思想的“孝道”和“仁道”,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孝顺父母以及与人相处。让学生们不由感叹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4 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
        由于历史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需要改进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并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让学生们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例如参观西柏坡,在参观西柏坡的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讲解西柏坡的历史意义———西柏坡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中较为辉煌的时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便是说的西柏坡。或者参观井冈山,井冈山是我国革命时期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便是由此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我国革命的摇篮。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不易,并且还能够了解到历史知识内容,在无形中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5 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为中心开展历史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素养,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为主要依据开展历史教学课程。历史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其中必须要融入培养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内容。反复研究历史课本中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并整理出来,从而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比如,在讲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时,教师可以讲解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我国在国际中地位的提升等,从而让学生们了解到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国民的积极作用,进而增强学生们对国家的认同感,让学生们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历史主要讲解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融入到教学中来,并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增强学生们报效祖国的热情,从而建设更加美好、强大的中国!青春期本身就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要面对的问题也会更多,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杜绝照本宣科,应当要坚持润物细无声的原则,慢慢地将家国情怀思想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作为目标,用教材作为工具,坚持生活实例与教材素材相结合,讲好历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蔡彩萍.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0(37):140-141.   
        [2]赵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6):97.   
        [3]潘伟明.试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J].家长,2020(04):139+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