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回归终身体育教学目标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胡超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准也随之提升,由于现代生活方式节奏快、压力大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
        胡超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准也随之提升,由于现代生活方式节奏快、压力大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从而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改革也以终身体育为基础来实行改革,结合终身体育的观念,教师应依据高效体育现状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回归终身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终身体育;体育教学
        前言:对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主动接受,并且个人能在一生中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就是所谓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对学生来说在没有教师带领的情况下能够自发的学习体育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应贯彻终身体育教学的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身体健康、素质高的人才符合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要求的发展需求。因此,为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高校体育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体育教学中仍采用落后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是让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及掌握体育技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实际需求,没有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终身体育一时的培养造成很大的阻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强化记忆,一般示范教学法、重复训练等,将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体育技能训练上,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不仅如此,在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校设置的体育课时不足,体育教学内容也很单一,更加倾向重技能、轻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没有将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历史向学生传递,而是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体育训练。这导致学生的体育知识贫乏,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不明确,使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弱化,致使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体育学习,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
(二)缺少实行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只是教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因此,使很多学生不了解体育项目的内在含义,无法理解体育精神,无法体会到体育学习及锻炼的真正乐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缺乏贯彻终身体育教学的理念,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基于实行终身体育教学的理念下,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到使学生养成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终身体育教学
        理论教学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讲,为了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卫生保健、体育娱乐、人体知识等相互融合,使学生自觉的加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从而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高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课程,将娱乐、健身、保健知识加入到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大纲进行完善。例如:开设欣赏课,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体育爱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体育竞技的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鼓励学生热爱体育偶像,从而时学生逐渐的改变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态度,使高校最终实现构建终身体育的理念,从而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及体育活动能力[2]。
(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理念
        首先,高校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来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规划体育教学的内容。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高校体育教学应进行改革,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将体育教学更好的融合民族性、娱乐性、健身性、人文性等,从而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体育活动项目不仅要与体育教学目标相符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际需求选择体育锻炼内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把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区分开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提出意见,以此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并且根据社会的发展潮流,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3]。
(三)尊重以学生为主体
        受传统的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盲目的被动接收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降低。因此,教师应打破老旧的思想观念,不断的进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尊重以学生为主的中心思想,明确教师是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积极响应素质教学的号召,贯彻终身体育意识,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到全面发展。
总结:教师应将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放在开展体育教学的首要位置,转变固有的应试教育思想,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的手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合理教学情景,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庆,温博.“终身体育”理念视角下西安市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1(06):64-65.
[2]潘军.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114-115.
[3]彭文耀,章璇.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尚舞,2021(02):101-102.




作者简介:
胡超,男,汉族,籍贯:浙江 生于:1981-11,工作单位:温州医科大学,单位省市:浙江省温州市,单位邮编:325000,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