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江薇
[导读] 在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三全五育”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江薇
        湖北省武汉市交通学校 430205
        摘要:在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三全五育”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从专业知识点出发,探寻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确定每次课的思政学习目标,通过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并形成了以“过程评价”为导向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以期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应用创新和建设思路。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课程创新;建设思考
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引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结合中职学校办学定位、继承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优良传统,依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探索形成了“三全五育”的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秉持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需承担好育人责任,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纲领和建设方向。重点实现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能够胜任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工作的中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并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为例,设定课程的思政目标为:
        1、学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身行为准则;
        2、培养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能较好地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5、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思维,具备运用法治方式参与岗位工作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学校倡导课程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借鉴“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教师需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下面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说明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教学过程。

三、课程思政评价与成效
        对标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经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课程标准,形成了以“过程评价”为导向,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思政评价重要地位、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重点考核学生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照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个体描述和分级评价。除专业知识技能点的测评以外,课程在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环节中都加入了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的综合练习和试题。
        专业人才不断涌现,近两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省、市、国家级比赛屡获佳绩;学生在武汉市新冠肺炎抗疫防控期间主动担任社区志愿者,承担环境消毒、社区防控、社群服务等责任,彰显了“00后”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每一届学生都能主动参加本地城轨企业客运服务岗位实习实践,为武汉市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毕业生多数已成为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各大地铁集团等优质单位的正式职工,多名学生考取本科继续深造。
四、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组织分学科专业领域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针对课程思政进行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医学人文教育等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经过探索形成了一定的课程特色与创新。
        立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城轨专业围绕“责”字挖掘、设置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合点,以丰富新颖的思政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单次课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基于“学情”设定,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紧密融合,知行合一,避免了“两张皮”现象。专业课程将教学场地搬到地铁车站工作现场,教师指导专业学生带领学校特色群团组织“杨小玲志愿者服务队”深入武汉地铁车站进行志愿者服务,学生们得到了专业技能实践的锻炼机会,也因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而赢得了市民的称赞。
五、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立足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优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呈现形式,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课程之间要体现一定的逻辑性,顺序性,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
        探索实现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学、班主任、用人单位等,其他主体的评价主要来自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课外运用表现,专业课教师立足课程过程性和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多主体参与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具体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评价必须指明“短板”,并持续观测学生改正与进步情况。
        遵照学校思政建设计划,与相关部门联动、系部落实推进,统筹各类资源,持续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0-07-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赵泓森.课程思政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文化产业,2021(09):132-134.
[3] 冼旺灿.“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探讨[J].商业文化, 2021 (02):126-127.
[4] 陈文涛.“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探析——以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为例[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01):6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