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魏冲 马燕 肖连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强化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实践,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校地理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与实践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缺乏特色、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自主权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
引言:高校地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因此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而当前高校地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都较于重理论轻实践,与我国当前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无法完全适应,因此,应整体优化当前高校地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一、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与实践的重要性
1、为了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高校地理专业是我国培养地理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当前社会和国家对地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国家高等教育应逐渐面向大众化,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打造多元化的教学体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等方法培养创新型专业化的复合型地理人才。而当前高校地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缺乏系统化、大众化和多层次化,不利于高素质综合型地理人才的培养,急需我国各大高校以新课标改革为教学基础,整体优化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为了我国复合型人才的综合性培养
随着国家与社会的迅猛发展,各国对科技的关注与需求日益剧增,且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逐渐增多,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地理科学逐渐被重视,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如全球变暖、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等,成为了当今时代地理科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地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优化其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
3、为了满足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
在当前市场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虽然对地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对其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仅需要学生们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因此,在高校地理专业中,原有的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培养高校生的综合性能力。例如在当前的地理地图绘制课程中,绘图方式主要以ARCGIS为主,可以适当增加其他做图类软件,也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制图等新方法引入教学和实践当中。
二、当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各大高校虽然都提高了对地理专业的重视,但大多数都是大同小异,即基础模块、学科教育、课程实践,当然不同的学校还根据其高校的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但从实践的过程中来看,学校的特色课程还是缺乏其独特性。然而大部分综合性的高校对自身的优势与特色都较为忽视,失去了原本的自身教学特色,课程体系也较为模糊,对地理专业教学缺乏正确的指导性。
2、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从当前的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高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都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操作类的课程仍显不足。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或资源的限制使得实践课程远远小于理论基础课程,这使得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分配比例失衡,且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这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最终的教学目标相驳。
3、高校学生对地理专业课程缺乏自选权
当前地理专业的课程开设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较为繁冗复杂,涵盖了人文学、自然学、地质地貌、地理教学论、遥感概论、气象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学等等,其中专业必须的课程大概有30门左右,而可以自主选修的课程却只有10门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靠。这主要是由于受制于师资力量的限制与学生对选修课的不重视。
4、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繁冗,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按照地理专业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来看,高校学生的成才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师一点一滴的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地理专业的学生培养不但要科学合理、层次分明,也需要根据学校特色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与实践的途径
1、创新丰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特色性
地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以培养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优势,构建具有自身特色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得地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明确自身所学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例如高校可以将线下和线上授课相结合、实验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增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
2、增设地理专业实验课程,强化高校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以市场和国家的需求为导向,随着二者的需求而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提高地理专业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因此,各大高校的地理专业不仅要增设地理专业实验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操作能力,遵循市场需求与前瞻性的原则,适当的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导向,这是未来地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开设社会实践调研、野外调研、地理实验、气候气象观测分析等,增强地理课程中实践操作能力。
3、强化学生自主选课权
强化高校学生的自主选课权,首先应增加高校教师的数量,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加强地理专业师资力量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的地理专业教师,使得课程与教师能够相得益彰。其次,要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丰富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自动强化学生的自主选课权。
4、合理化的凸显出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地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化设置虽然是要提倡增设实践课程的比例,但同时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理论与实践兼顾,因此,地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有地理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一体化,每一类的课程都应设有选修部分和必修部分,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精化重复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均衡,突出实用性、区域性等,兼顾高校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性发展。例如,地理专业化的实践课程应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夯实自身所学知识的基础。
结语:
整体优化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化程度与实践技能。其中,提升实践教学部分是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心,以新课标改革的教学理念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等,从而更好的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铭,韩淑丽,郝冰冰.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01):133-136.
[2]秦耀辰,张广花.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28-130.
[3]赵敬民,彭淑贞,杨炯.地理科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优化研究[J].高教论坛,2011(02):50-53.
资助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改项目“大类招生背景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