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茜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广西 环江 547100
摘要:地方民族音乐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国专业音乐的创作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却出现了传承危机。而教育传承可以很好的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保护和创新。下文中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教育传承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通过中小学教育进行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中小学教育;传承保护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音乐文化,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这也使得我国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中,各个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文化。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各地区艺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民间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民族民间音乐甚至到了濒临失传的境界。而通过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不仅能够使学校的音乐课程资源得以丰富,还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一、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
通过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可促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对乡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接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使学生能够对地方文化有一定了解,进一步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
(二)有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聚集,通过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可使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民族归属感。通过对这些具有特有地方元素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够对地方民族独特的文化进行感知和了解,并以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三)有利于学生审美价值的提升
学生可以通过民族民间音乐领略到各个地方的传统文化之美,我国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民歌无论是在音调还是节奏上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比如说苗族的民歌非常清新动听且朴实细腻。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唱方式是根据这个民族特有形式来进行的,其具有当地民族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而学生通过欣赏各个民族的民间音乐,可以逐渐的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应用实践方法分析
(一)要立足于地方特色,加强对资源的整理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数量多多元化的特点,还有一些音乐形式在我国文艺工作人员的坚持努力之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而想要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更好地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就必须要先做好对其的资源整理工作。
我国国土非常辽阔,各个民族之间的音乐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在进行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整理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特色,选择具有较强当地特色,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民族民间音乐,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和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其次,教师在进行资源整理时一定要注重系统性。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特点是民间性和民族性,其是民歌说唱艺术以及戏曲等的统称,因此在进行音乐资源整理时一定要注重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系统性,比如说在对毛南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整理时,一定要将“欢”、“比”、“排见”、“师公调”、“毛南戏”等都整理进去。最后,在进行资源整理时一定要坚持典型性。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质量上也会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有部分音乐根本不适合将其纳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整理时,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音乐,在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其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二)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音乐资源的选择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中小学音乐课程确实有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传承和保护的民族音乐资源。音乐教材是中小学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主要支撑,因此一定要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和具体的音乐教材有效衔接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够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也能够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实现传承和保护地方民族音乐的目的。此外,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三)对音乐活动内容进行丰富
音乐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因此是中小学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其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音乐活动的重视程度,通过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对音乐活动进行丰富,激发出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更好地进行了解和传承。比如说教师可以定期进行音乐讲座的开始,亦或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社团的组建。
(四)注重第二课堂的打造
音乐课程的课时在中小学中是比较有限的,但音乐学科本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且丰富的,想要依靠课堂就实现传承与保护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第二音乐课堂的打造,开辟新的方式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三、案例探讨
教师在对毛南族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整理时,将“欢”、“比”、“排见”、“师公调”、“毛南戏”等都整理到教材当中,并在音乐教学上就这些资源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分析和学习,但在教学之后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毛南族民间音乐并没有很好的进行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又利用网络技术将毛南族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以及风土人情,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毛南族的人民对于唱歌是非常喜爱的,每到赶圩、逢年过节、聚会、建房以及婚宴的时候都要唱歌、对歌,民歌形式多是随编随唱。在对视频的观看后学生明白了毛南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和当地的民俗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对民间表演的观看和揣摩,对这一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之后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空闲时间通过网络欣赏毛南族的民间音乐《螺蛳姑娘》、《谭氏始祖歌》等,这就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对这一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结语
总之,音乐课程是中小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但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小学音乐教材资源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当中,不但能够达到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目的,还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杨洁.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J]. 基础教育论坛,2021(1):63-64.
[2]高洋,董婧辉. 探究地方民间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中的传播[J]. 北方音乐,2020(1):131-132.
[3]陈绚. 浅谈地方高师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J]. 大众文艺,2009(1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