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岳桥 徐熙 周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传入西方世界,并受到西方王室以及贵族的追捧。在本质上,中西方的 茶文化应该是同根同源,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同,二者又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研究中西方荼文化翻译的对比,能够更好的提升英语翻译课程的趣味性,同时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青年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使青年学生具备更加两个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旨在研究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中西方萘文化的对比。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中西;茶文化;对比研究
在当今世界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中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茶叶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特色民族商品越来越多地出口到世界各地,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也随之更加通畅地进入到这些地区并与当地的茶文化密切交流,在很大程度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现代社会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广泛重视,也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校 英语教学者都是以中式思维来判断和解读中西方的文化现象,由于两个地区在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发展历史、人文习俗等各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相当一部分文化性及历史性表达在对方语言系统内并没有相应的说法,很容易出现文化误解与交流冲突。鉴于茶文化是中西方所共同拥有的文化内容,且两者源头一致,因此,把中西茶文化对比引入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两种文化在细节方面的区别来认知其背景要素及驱动原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把握中西方在思想维度、价值维度、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等方面的不同。熟练掌握中英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继而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深度挖掘原文本内涵,并以目的语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表达,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有效转换。同时,中西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的领域方方面面,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把这两 种文化形态的对比研究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拔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中西茶文化内涵对比
1.1历史内涵对比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时期。那时候的人们之所以将茶成为药,而后发展成饮品,是因为茶是一种入口苦涩,回味甘甜的饮料。在东汉的末年,著名的医学专家华佗在他的医学著作《食经》 中记载.茶是一种能够使人心态平和,并延缓衰老的饮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此之后,茶叶在中国奠定了其养生健身的饮品,饮茶活动逐渐向社会大众普及,使得茶文化就此在民间形成,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发展产牛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唐代,古代中国的国力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的时代,在此时,中国的茶圣陆羽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文化的著作,即《茶经》。陆羽在《茶经》的编撰中详细记载了茶叶的分类、种植、采摘以及制作烹煮品鉴等,使中国的茶文化走上其发展的巅峰。在这一时期,茶叶还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大和民族的重要饮品。直至宋代,由于古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茶文化走入了千家万户,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宋朝,饮茶成为了社会的 一种生活常态,与茶文化相关的诗词、绘画也逐渐的增多,茶文化就此在古代中国全面形成。茶文化的发展进入到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全面的走向成熟,其文化思想宗旨也得以全面的确立。
相比于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西方的茶文化发展的时间较短,仅有将近五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发展时间的短暂并不能组织西方王室以及贵族对于茶叶的喜爱,特别是在英国,茶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追捧,在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下午茶”概念,即是西方世界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代表。在西方,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其实比较的偶然,在十七世纪,葡萄牙公主凯瑟琳远嫁英国王室,由于凯瑟琳公主酷爱饮用中国的红茶,因此葡萄牙王室将数百斤的中国红茶作为陪嫁带到了英国王室之中,凯瑟琳王妃在招待贵宾的时候非常喜欢用红茶来表明客人的尊贵与对客人的欢迎,因此这一习惯被英国王室纷纷效仿,最后普及到整个西方贵 族社会。
1.2物质内涵对比
就茶叶而言,中国茶叶种类繁多,消费者接受范围广泛,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等都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绿茶以其清新芬芳的气质成为了我国最受青睐的品类,除此之外,中国茶叶在这些大类之下还可以继续细分为成千上万的小类,每一种茶叶都因其生长的自然气候和水土环境不同而具有各自的显著特色。而西方则不同,西方国家大多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带,阴冷潮湿,不适合种植茶叶,他们的茶叶商品基本全部来自于进口。出于便于保存及温暖肠胃的目的,西方人在茶叶选择上更加青昧已经发酵的红茶,英国下午茶就是围绕红茶开展起来的。此外,在茶具应用方面,中国人在选用茶具时受到儒释道三家哲思的影响。更加崇尚自然质朴,大都选用颜色清雅的陶瓷,比如青花瓷、紫 砂壶等,大至茶壶、水方,小至茶托、茶杯,都讲究“雅趣’二字。
1.3精神内涵对比
中国茶文他是儒释道三家精神韵融合,在思想内容上已经升华为价值观念和理想哲学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提倡“天人合一”、“中庸无为”,自然而然”、“自省吾身”等理念,人们饮荼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层面,转而成为了一种精神感捂和道德感受,期望在饮茶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熏陶和境界的提升。而西方茶文化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无法与当地的传统价值理念和哲学理念同步发展,导致西方茶文化在精神领域比价欠缺,所以够明显展示出来的主要是西方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饮茶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带给人们一定的时间去放松和休闲,加强社会交流,拓宽交际网络。另一方面尉是要展现自我的财富、修养和价值,打造自我品牌,以便获得更好豹个体发展。
2 中西茶文化对比研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中两茶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者既同根同源又各有特色,把两者的对比分析融入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课堂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西式文化思维,培养正确 的语感,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可以帮助教师拓宽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以茶文化形象生动的具体案例来分析两种语言应用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有效解决了单纯语法灌输及文化灌输的枯燥问题,促进双向互动课堂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广大师生从乏味的书本知识中跳出,用多媒体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与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结语
中西茶文化在历史、物质、精神、行为和语言内涵等方面的差异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对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 结构、提高语感能力、提升跨文化认知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各大高校应当通力合作,尽其所能编制出一套符合学生情况、满足社会需求的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教材,把中西茶文化的实际应用场景与教材紧密结合,让茶文化真正融入到跨文化翻译教学体系之中,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l】赵小雨.中西荼文化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福建茶叶,2.018(1):171·172.
【2】孙文统.中西荼文化及其翻译对比研究【刀.福建茶叶,2017(6): 278-279.
【3】张婷.对比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西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7(8): 409-4lO.
【4】王建惠.论述英语翻译中的中西茶文化对比研究【J】.福建茶叶, 2018(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