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
河南省洛阳高新区第二初级中学 471000
摘要:英语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言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从主题意义探究着手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语言环境,为增强语言能力做好铺垫。
关键词:主题意义;初中英语;阅读
一、 结合主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有教育者指出,当前课堂教学应从机械化死记硬背转为思维型教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身思维,使自身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英语学科涵盖多种思维类型,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应充分了解本课渗透的思维品质与英语课程的关系。毫无疑问,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显著的规范性和指导性作用,教师应从创新自身对思维品质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维体系。通常学生会通过学习新知改变思维结构,思维能力也借此发展。教师应充分了解初中生思维发展规律,紧贴学生学情设置主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习理论在于更好地参与实践,如果教师结合主题语境去培养学生思维,那么就要站在全局层面充分把握英语学科特征、阅读文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思维体系。与此同时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即思维训练与应试能力、非智力因素和知识内容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将多方面知识融合,如果缺一则会导致学生发展失衡,所以要基于英语阅读文本教材其中涵盖的知识、语言、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思维训练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将上述因素相结合,共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主题语境阅读之所以能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广泛欢迎,主要因为学生能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效增强思维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题语境,创设真实环境,切实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思维品质是学生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组成,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局限于教材,不利于学生思维朝着多元方向发展。创设主题语境能让学生身处特定情境中思考文本内容,以达到理解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活跃思维的效果。
二、 立足主题意义,渗透核心素养
主题阅读是新课程背景下延伸而出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在阅读中凸显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展开研究。该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初中生实际学习需求和语言能力发展特征,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主题性学习要求。如果教师想要获取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转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认识主题语境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将重点集中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推动学生文化、思维、学习、语言等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做到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求学生阅进内容和读出内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促使每个学生均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在相关主题背景下进行阅读,不断增强阅读能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正确阅读教材;当前部分初中生对教材心生逆反情绪,即使教材编写的多么精彩,在心中普遍认为这是带有强制色彩的学习工具,基本很少有学生主动阅读完教材内容。再加上学生潜意识认为阅读是一项语言学科任务,尤其英语学科无需深入阅读。事实上,教材是英语学科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材都有相应的特征,虽然在具体实践中还存有不足,但每个章节内容和课后内容都设置的别具匠心。
教师在基于主题意义下的阅读教学中可采取文本细读,其中文本细读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只有仔细研读文本和触摸文字才能和其无障碍沟通对话,再将研读中信息转化为自身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其充分理解文本意蕴。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文本细读理论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语言阅读和应用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主题展开文本细读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阅读内容理解,更是教育发展趋势。英语教师始终立足于文本,围绕课文标题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教师在应用文本细读理论时应注重从文本标题着手,引导学生预测文章,获取基本信息,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其次从细读文本单元话题,凸显语言功能;语言有多种功能,在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应注重突出语言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功能实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并将合作学习、口语表达、阅读、探究思考等多个学习方式融入至教学当中,促使核心素养完全渗透于阅读教学当中,达到深化课程化主题目的。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养成将阅读文本内容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发展学生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充分体现主题阅读优势,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三、 基于主题内涵,营造文化特色
语言为文化载体,文化则是语言核心,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语言缺少文化内涵,那么就无法彰显自身特有的含义。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教师在此背景下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基于主题内涵营造文化特色,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初中英语课堂中很少涉及英美文化,高校英语专业或许还有机会学习英美文化知识,但基本很少站在学术研究方面展开分析,中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正因如此导致学生学习的英语语言缺少精髓和内涵。如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基于主题内涵开展文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当前初中英语教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逐渐增加英美国家等文化知识,其中涉及服饰、饮食、历史、地理、幽默故事、科学等传统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将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作对比,大幅度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语篇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英美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比较中外文化,促使学生切实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选派一名学生阐述对英美文化了解,随即让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并比较两种文化,有利于区分中国和英美文化,以及对后者产生深刻理解和印象。通过上述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洞察能力和文化敏感能力,学会站在各种角度认识和理解各种文化。教师在特定主题文化内涵下营造文化特色,要让学生体会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让学生明确中外文化差异,才能在与美国人沟通交流时避免部分尴尬。从上述教学可得知,教师对比中外文化能有效减少文化冲突对学生学习和沟通交流产生的影响,掌握语言特有的灵活,最重要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词汇表达,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提高英语综合水平。主题阅读应始终围绕主题,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应凸显阅读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阅读文本与实际生活契合点,强化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能自主探究主题内涵,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 总结
总之,阅读是初中英语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各方面能力。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更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能促使学生深刻理解阅读文本,通过为学生创设与文本有着紧密联系的主题语言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主题意义,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肖海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尝试[J].英语教师,2019(22).
[2] 吴杏珊.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节日文化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以尼泊尔节日文化课Festivals in Nepal为例[J].英语教师,2019,19(21):65-67,83.
[3] 侯冬梅.基于主题意义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