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泳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中学 264200
很多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背诵古诗文,可是学习古诗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单纯地背诵。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优秀的古诗文,形成自己的文言字词库,并逐渐建立语感,能够独立阅读古诗文,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
因此,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帮助学生识记并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诗文意思,然后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对诗句进行多角度的赏析,最后把握诗文的感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下面就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具体分析一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诗歌的深度教学。
一、借助字形,理解字意
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读对字音,理解字意,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意思。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识记一些文言常用词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这些文言常用词,并最终将这些文言字词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用来阅读和理解其他的古诗文,这才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的目的。
【教学片段】
提问:你能通过字形判断哪个是“即”吗?
.png)
解释:第一个字是“即”,从字形上看,是一个人跪在一个罐子前面,所以“即”本意就是靠近,可以引申为将要、就、立即等意思。而第二个字是“既”,从字形上看,是一个人背对着一个罐子,表示已经吃完了,意思就是已经、……之后。
【设计意图】“即”和“既”这两个字,是比较常用的文言字。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字形极易混淆,是学生们出错较多的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含义也比较多,学生识记起来也有困难。所以,给学生出示他们的甲骨文写法,既能形象生动地区分字意,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记忆的积极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更好。
在古诗文中,有很多字,可以借助它的甲骨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并”,甲骨文字形是,
.png)
看上去是两个人在并排站,所以“并”的意思是一起、都。再如:“沙鸥翔集”的“集”,甲骨文字形是,
.png)
本意就是鸟在树上停息。通过研究甲骨文字形,学生对于字词含义的理解更生动形象,记忆也更持久,在以后自主阅读其他古诗文时,也能积极调动所学,帮助理解文意。
利用这种出示甲骨文字形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利用字形来推测字意,减少了枯燥记忆,又有利于学生发现汉文字的美,让古诗文的学习充满了趣味。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的记忆更持久,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二、借助拓展,了解诗人
很多诗人和词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教授古诗文时,如果将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等全部出示给学生,存在很多缺点:一是内容比较多,学生们记忆众多作者信息难度大,易混淆,且印象不深刻;二是学生们对作者的了解缺少层次,依然无法赏析同作者的其他作品。所以,根据古诗文内容,借助有针对性的拓展资料,让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作者才是上策。
岑参是唐朝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自成一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其代表作。教授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本诗选择拓展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进而感受诗人的创作风格。
(一)【教学片段】提问:圈画并品读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学生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能停留在比喻修辞的层面。
追问:白色的花很多,岑参为什么偏偏把雪比作了梨花呢?
其实,岑参本人特别喜欢梨花,也特别爱写梨花,梨花在他的眼中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用来寄托情感的美好意象。
PPT出示岑参写梨花的其他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提问:在这风烈、天寒、雪大的边塞,假如你是岑参,突然间仿佛看到最爱的梨花,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喜悦、高兴、惊喜……)
追问:这句诗里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现这种情感?(忽)
【设计意图】学生们之前曾经学过岑参的诗歌,对于岑参个人的常识性资料,本节课没有过多涉及。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绝不仅仅是因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通过补充拓展资料,让学生发现“梨花”是带着作者的一份情的,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副词“忽”,让诗句赏析角度丰富起来。
“文如其人”,透过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其人,同样了解了作者,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在赏析本诗的名句时,教师没有局限于修辞的使用,而是用拓展资料,让学生自己体悟在恶劣条件下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思考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的告知了,而借助“梨花”这个意象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是可以迁移运用的。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一首诗了,它的每个文字都有温度,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岑参的写作风格,为以后自主赏析诗歌做准备。
(二)【教学片段】齐读最后四句诗,你有什么感受?(对朋友的不舍)
追问: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空)
PPT出示: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曾经满怀着建功立业的愿望两度出塞,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所以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追问:通过这个“空”,联系资料你还能读出什么情感?
(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
【设计意图】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学生通常浅尝辄止,发现一种情感后便不再思考。适时补充拓展资料,借助这些资料,勾连诗句中的关键字“空”,帮助学生发现这里不仅仅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自己的思乡之情,更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学生最熟悉的诗歌模式莫过于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诗歌最后一句就是作者的情感,可是这首诗偏偏没有一句话写出作者的感情,但是如果仔细研读诗歌,我们又能发现有一个字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空”。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时候,通过补充资料将学生的思路打开,引发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借助对比换词,赏析诗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对边塞风景描写堪称经典,所以每句话都值得仔细琢磨。古诗词除了常用修辞之外,还会借助很多传神的字词和一些写作手法来传情达意,这些也恰恰是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所以在教授诗歌时,应该通过设计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关注字词和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片段】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学生只能读出这句诗描写了边塞的寒冷,读不出其他,所以教师需要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PPT出示:
比较: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扯红旗冻不翻。
追问:意思相近,我们能不能把“掣”换成“扯”?
(启发学生思考诗歌用词精炼:联系成语“风驰电掣”发现“掣”有速度快的意思,除了写出天气奇寒,冻住了红旗,还写出了风烈,富于动感,与上句一静一动,更容易引发读者联想。)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赏析时,多数局限于修辞的使用,对于贴切用词和写作手法会略显迟钝,此环节意在启发学生从这两个角度深入赏析诗歌,发现诗歌文字背后的美感,感受作者的用心,同时发现我们的语言文字的魅力。
古诗文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减少畏难情绪,让学生期待古诗文的学习,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古诗文知识库,最终能达到自主赏析古诗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