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现代文的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单洁
[导读] 《虽有佳肴》所说教学相长,师生共读一本书,不同年龄的人,有了共同语言,心拉近了,何乐而不为呢?
        单洁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白山学校
        《虽有佳肴》所说教学相长,师生共读一本书,不同年龄的人,有了共同语言,心拉近了,何乐而不为呢?我用一副对联来形容一下:上联:为师,为学,博学多识始能教学相长;下联:树木,树人,独树一帜方可桃李斗艳!学生好学了,会学习了,课堂更精彩了,同时也俘获了学生的心。做一位幸福的老师,面朝学生心情舒畅。怎样让课堂更精彩,怎样才能俘虏学生的心神。
        一、听写字词的多样式
   如果每天都以一种方式听写学生会腻,变着花样去听写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积极性,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真知灼见的三大过程是:知、好、乐。听写的时候说一级题,让听课者注意力都紧张起来,这就做到了高效。二级、三级挑战性不断加强。如果只是一种方式的听写,有的学生时间长了会懈怠,内心会想“不就是几个字吗,听来听去的”。其实不然字词教学是所有知识延伸的基础。这就像吃不加盐的菜,淡而无味。如果老师做一件事的方法像魔法师手中的甩水袖一样变化万千。既夯实了基础又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迁移阅读
    给出学生书目。老师引导学生去读《纯真年代》,去读丁立梅老师的其他文章。这是丰富业余生活的最好导向。现在的孩子写作业糊弄,急三火四的写完,打游戏。如果能把学生的心俘虏,一心读高雅的文学作品,每天读十分钟,一年下来也有很大的阅读积累量。读书可以怡情,可以长才。
        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就是多读,广泛的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多读还要有选择的读,要读进去,也就是理解所读文章的语言。
        在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原则:
1、抓住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中心词等妙在哪?时间久了学生用词就达到贴切,严密了,不会一盘散沙了。
2、找出修辞方法的作用及效果:如“友谊是一把刀,将我心中的石块敲碎;友谊是一盏灯,照亮我心中的黑暗;友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箱子,收获快乐,也分享快乐。”比喻、排比句,让学生仿写,这样学生在作文里就会用了,使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从生动的语言品到友谊值得珍惜。
3、表达方式:人物描写如:《一条短信》中让学生赏析“我岁数大了……不管养多少孩子,一长大就都飞了……总要等你们生病了,受伤了,我才能见到你们”
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爹对子女的舐犊深情。
动作描写:“老爹一只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睛,另一只手颤抖着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
        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久而久之,学生是东施效颦还是邯郸学步,在作文里就会细节描写了。
4、赏析哲理性的语言:能让学生受到警策的句子如“一颗星的陨落,黯淡不了灿烂的星空;一朵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滴水的消逝,干涸不了整条河流。”
        学生从赏析中都感悟到在困难脚下,不要灰心,每一次失败都是微不足道的。并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这跟蜜蜂在百花丛中辛勤采摘,终能酝酿出甜蜜。督促学生经常看看,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摘后必思,提高了思维品质,评判能力,创新的萌芽破土而出。这样学生既记住了优美的词汇。为其写感想学生可畅所欲言,赞美或批评流露的都是真实情感,经常写感想,日积月累就会抒情了。不用想写作文那么长,但字字句句都要写好写妙,锻炼了写作能力,写作差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
        并从中让学生明白,随笔不是给老师写的,而是为自己做的,并从随笔中收获了不少,懂得了不少,更发现了不少。正如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文章读十遍,不如写一篇。”实践出真知,同时让学生明白日记的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天天写日记,如果你能做到这样,作文上不会不成为作家的,一定会有建树的
5、品文章的言外之意: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象于勒,他们会怎样?让学生明白艺术空白的好处: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意蕴深厚,余味悠长,能增强文章的魅力。
        引领学生从人物的各种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文本拓展延伸到联系实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形象,用白描的手法勾勒自己的轮廓,特别生动,当堂课学以致用:读文,析文,写文。久而久之哪个学生还能为了作文胡编乱造。多观察人物的动作、细节。运用大量的动词、形容词,文章自然而然就生动。当然还要有大量阅读做基垫,胸中无墨也写不出生动优美的句子。学生读书积累语言的方法,摘抄优美的句子,仿写。日积月累工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一种成功是靠幻想来完成的。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难以造就。这个方法可取很受益。对于我们乡下学生提升作文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朱熹《观书有感》中告诫我们读书的益处,我用一副对联来描绘一下:上联:读如半亩方塘,读能摒弃庸俗;下联:感似源头活水,悟透下笔有神!学生读书多了就会写出神来之笔的。教师还要有耐心等待,就像等一朵花开的心情。
        写写身边的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现的闪光点,联系自身生活写写,有的放矢,能实话实说,抒发情感也不做作、不矫情。由此可见语文这个学科要想读出作品的精髓,须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点在《香菱学诗》中我大彻大悟。
        在讲到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如果当代学生都能像香菱那样,学到“疯”“魔”“痴”的程度,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再有黛玉的为师之风值得借鉴,单是教态就令人钦佩,先鼓励学生“这什么难事”便极大地鼓起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又给学生在学习门径上略加点拨,你先学王维、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细一思忖,这师傅了得吗?让徒弟先向一流的人自学,暗地里是警戒弟子,向一流的人学,就能成为这世上第一流的诗人,即使成为不了一流,也就成为二流。如果先向二流的学习,可能沦落为不三不四的诗人。师傅的用心可谓良苦。这就是教学生先跳起来摘果子的方法,不但先让他会跳,而且要其会爬树,坐到树上摘甜李子,而站到树下捡到的都是虫包。
        在本文也让学生窥见了曹雪芹这位文学大师的写作经验,任何一篇文章要想写好须先立意,其次是组织好材料。这就像小卖店一样,要想财源广进,就要不断进货,这样自己的语言就会文如泉涌、下笔千言。然后向曹雪芹学习增删十次,才写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不厌百回改”。才能达到语言的锤炼。从而达到语言准确贴切,富有条理性,生动,富有吸引力。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不会漏洞百出,同时也历练了自己的身手。多改,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作文上的不足,也可练自己的胆气。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受名著熏陶渐染。文章要想写的炉火纯青是在主动练笔、勤观察、多推敲才能润色出好的文字。
        这样学生在训练一段之后,在作文上不但爱写了,而且爱改了,并且在作文里关照自我、关心社会,同样在人生路上少犯错误,在文章里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情感,语文与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深远。
        读好书就如到君子家窜门,与心胸豁达的人交往,会使人拥有无穷的智慧。
        作文还有发泄功能,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心理压力大,作文能起到调节作用。
        有一次月考,王卉数学考了70分,她在作文里这样写道;眼泪扭转不了已定的乾坤,但70分向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有时候我觉得磨难象黑夜中的灯塔,帮你照亮前方的路,磨难是成功必须攀登的阶梯,只有一步一步的超越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磨难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应该拥有它,珍惜她。没有经历磨难的人如温室里的幼苗,缺乏雨露的滋润和大地的给予,终难长成参天大树,因此经历磨难能让我,慢慢长大。
        学生在作文里用情感拨动了心弦,同时也和老师沟通了心灵,情感得到了陶冶,文学才智得到了增长。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美,就会激起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学生就能改变学习态度,进而改写人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