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艾非拉·沙伊提
[导读] 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能对已经出现并暴露出来的问题持否定甚至是排斥的态度,相反,我们更应当迎难而上,积极接受挑战并加以正确应对。
        艾非拉·沙伊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三道河大柳树小学   835203
        摘要: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能对已经出现并暴露出来的问题持否定甚至是排斥的态度,相反,我们更应当迎难而上,积极接受挑战并加以正确应对。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下,那些制约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发展的问题及其不利因素终能得以解决,并最终收获高质量、高效益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而我们的小学生们也能获得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的更好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小学教学
        引言
        在核心素养这一大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下信息社会,学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这一种辅助手段来帮助自己更加高效地生活和学习,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多媒体软件进行资料的查阅、学习,并且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用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教育一定要依靠生活并且改变生活。
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即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们在讲台上讲、学生们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解完知识之后便交由学生们自己上机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带给学生们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们普遍产生信息技术学习枯燥、乏味、单调的错误认知。试想这种消极的态度及情绪影响下,小学生们又怎么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又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进而获得更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呢?可以说,单一的教学方式、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当前影响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师专业素养存在不足,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教师是面向学生们传授授业解惑的群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效果。但是从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来看,许多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存在着不足,有着教学技术上的短板,甚至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化而来的。教师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素养不足不仅导致他们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难以给予学生们优质的、高效的信息技术教育。这也是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所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
(三)工具开发不够,无法有效运用
        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以计算机为主的学科,但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不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开展教学,这使教学的效率受到了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程教学导入对学生的兴趣引导
        小学信息技术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接触外界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边界,在导入环节一定要重视课程的设置合理性,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爱上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对这门课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感受到其实用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真正感受到它的作用,并且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对生活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变,丰富个人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在进行第一课《初识WPS文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为学生先播放一个自己在课前制作的文字快闪,为学生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在这个快闪视频当中,学生会看到教师使用WPS的文字进行了字体、模板、背景等重置和创新,既结合当下的潮流和热点,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在发现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到教师所营造的氛围当中后,教师再进一步行解释:“这是当下较流行的WPS文字模式,在这个内容当中,用比较俏皮和诙谐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教师的相关信息简介。”教师再询问学生这样的自我介绍方式是不是十分有趣,学生纷纷回答是,紧接着教师再说:“那么相信大家也非常希望学习这么酷的自我介绍方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与WPS文字经常打交道,希望大家都能够与其成为较好的朋友,最终掌握使用WPS文字的方法,最终创造出属于个人独特的自我介绍。”在利用这一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整个课时的学习都十分有延续性,并且有了具体的努力目标,其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直线上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小,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却对枯燥、乏味的事物格外抵触。为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当注意到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这一特点,灵活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我们相信,当学生们愿意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时,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将更加理想,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也能获得更好的提升与发展。例如,在教学“查找与替换”知识时,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们讲解具体知识,以免带给学生枯燥之感;而应当积极尝试能让学生们产生浓浓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像我们可以引进“小先生制”,即由掌握良好的学生们充当“小先生”,代替教师讲解有关“查找与替换”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为了获得“小先生”的荣誉,为了能在更多的学生面前展示自我,大家都铆足了劲去学习,主动而认真地探索。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无疑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再如,在教学“邮件的发放与接收”知识时,我便精心制作了一份简短的微课视频,以供学生们在课堂上观看。该微课视频内容短小精悍,却包含了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等众多知识的细节,因此能带给学生们以极强的感官冲击,更便于学生们理解、吸收与掌握。这样一来,也让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做好学科教学工作,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所发挥出的作用显而易见。
(三)转变教学思想,充实信息素养
        为了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需要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能利用课下时间,多研读一些有关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的书籍,充实自己的信息知识储备,确保自身能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能结合新课标,认清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及重要性,改变过去不当的信息技术认知,正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也要将备课环节重视起来,结合网络检索的方式搜集教学所需的资源,并将其制作成有效的课件,进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文字格式巧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在课下提前准备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就可以预先选择一篇学生熟知的童话,将其编辑成电子文档。在课上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展现给学生,以其作为蓝本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看。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主张“教学相长”,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应用,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与当下的信息时代接轨,并且感受到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福利,提升个人的实用技能,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红菱.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2]朱天见.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7(5).
[3]滕欣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课程(下),2019(06):127-127.
[4]赛米江·买买提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渊(中学版),2019(04):645-645.
[5]闻宇新.采用六步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设计思路[J].求知导刊,2019(40):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