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张明远 李映君 曹树坤 李发家
[导读] 本文以《机械原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系统地开展了思政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张明远  李映君  曹树坤  李发家
        济南大学 机械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本文以《机械原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系统地开展了思政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其中包括:修订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思政教学目标;重新划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修订教学设计,建立思政教学案例库;构建课程考核指标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实现成绩考核评定的有章可循。思政教育在《机械原理》课程中融合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创新理念和职业素养等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政;教学;机械原理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ZC2023,J1825,J1930)
        目前,国内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机械原理》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拥有的学生群体大。因此,针对《机械原理》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改革,对工科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以及推动作用。
        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机械类专业课程已开展了大量思政教育改革研究[1-4],但针对《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还较少。殷雪艳[1]就机械专业课程如何加入思政教育进行了调研,调研指出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本,重视思政教育的融入。李艳[2]以《机械控制工程》为例,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在思政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论述了机械类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的对策和途径。这些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为《机械原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全面系统地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机械原理》课程中,作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从家国情怀、价值观、创新理念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深入挖掘《机械原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一、《机械原理》蕴含思政元素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授各种机构和机器所具有的一般共性问题和
各种机器中常用的一些机构的性能,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爱国主义精神  《机械原理》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嵌入对机械制造行业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引入行业领军人才介绍、国内发展动态综述、知名企业简介等,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强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投身本行业,树立学生“制造强国”的爱国热情。
         工匠精神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研究机构和机器,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这是一切机械技术的根源所在。持续对机械基本原理的剖析,对基本技术进行实践、改进及创新,对知识进行延伸、迁移及再生,这正是工匠精神内涵所在。
         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讲授机械机构的原理,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这些机械机构的运行原理,提出相应的实际运用案例。另外结合《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掌握运用各方面学科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设计思路,不断创新。


         工程思维  《机械原理》课程中引入大量的实际机械工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向学生传输如何从工程整体出发,将零碎知识整合起来,综合考虑工程中各个模块的相互关系,实现工程问题的最优化。
二、《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创新理念和职业素养,作者重新修订了《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了该课程的教学中。
(一)教学目标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根据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结合思政教育的发展需求,将课程的教育性、技能性和知识点的学习融合。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中融入个人理想、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体现社会素养和人文素养。课程目标设定中,要与学生的思政教学实际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当前世界发展和社会发展现状,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历程,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理想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个人发展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将教学内容分成五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分别引入各种不同的思政要素来引领教学内容的传授。
        1. 绪论模块主要介绍课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课程地位及学科前沿发展,该模块通过大国重器、著名科学家和前沿科技的引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的信念,引导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投身到专业研究之中。2. 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分析模块,通过结构组成原理和构件之间的协调配合,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和协作精神。通过运动分析,确定各构件在机构中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各构件在机构中的不同作用,让大学生学会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3. 常用机构模块,根据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轮系、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引入机械之美案例,展现机构之美,引导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及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利用机构进行创新设计。4. 机械动力学模块,通过平衡和速度波动调节展现机械之精细,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节能环保意识。5.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模块,通过方案设计与规划,引导大学生的原创意识,通过机构选型、机构组合和变异等各种创新手段,实现原创产品的设计,提高我们原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考核方式
        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嵌入项目设计实践环节,学生以团队形式组建项目群,团队一般由4~5名学生组成,项目注重从企业需求、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提炼问题,拟定设计项目选题,结合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完成需求调研、项目规划、原理设计、机构选型、三维模型构建等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和社会认知等进行综合考核。
三、结束语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思政元素与教育教学的相融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积极探索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中的融入方法意义重大。本教学团队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分解课程教学的目标及内容,修订课程的教学设计,建立课程考核指标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机械原理支撑指标点,实现成绩考核评定的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殷雪艳, 孙路. 机械专业课如何加入课程思政[J]. 知识文库, 2020(18): 95-97.
[2]李艳, 何勇, 徐洋. 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浅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 (28) :232-233..
[3]金晓怡, 韩丽华, 周玉凤, 王雁. 高校专业教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8):1-2.
[4]王会, 孟俊焕.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机械设计》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 汽车教育, 2020(22):194-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