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付昀
[导读]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力目标培养的具体要求之一。
        付昀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镇奠安小学  陕西安康 725000
        内容摘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力目标培养的具体要求之一。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有效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学习,让阅读成为孩子们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方法  能力  培养
        新课标明确要求: 小学生必须具备阅读能力,即学生愿意读书,善于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达到独立阅读和学习目的。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用探究性的方式进行独立阅读, 进而养成不断求知的目的。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总会对有趣的事物刨根问底穷追不舍,乃至形成爱好。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只要有了读书的兴趣学生自然会找时间,仔细认真阅读,从中汲取知识。首先,展示读书的魅力,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关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日常中充分展示自己读书的魅力,注重发挥耳读目染的熏陶作用,在平时言语中渗透名人、名言、名著,朗诵古诗词美文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才艺,并告诉学生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是从书本上读到学到的,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巨大力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对阅读书产生关注,就会自觉主动模仿去阅读。其次,让阅读活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开展竞赛性活动,如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演讲赛、读书成果展示等竞赛活动, 让阅读因为挑战性更有趣,孩子们会积极参加,而且小学生都有好强好胜的心理, 为了取胜,一定会用多读、用心读、仔细对比筛选,认真准备,这样就达到了训练读的目的,而且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竞赛乐趣,愿意主动读书。
        二、探究阅读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必须先交给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有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自然轻松有效,且学生能用已有阅读方法在下次阅读中主动发现、质疑、分析感悟和学习新知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1、在课内阅读中充分尝试和体验:首先交给学生科学的常用读书方法: 如:速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边读边笔记的方法,读章节、标题、段落首句和尾句的方法。告诉学生阅读文章的基本步骤: 从初读、精读、赏读到读写结合进行练笔,应用阅读。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读书方法积极尝试独立阅读自读课文,并开展读后交流活动,通过体验、交流、发现并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有效读书方法。
        语文课内阅读实践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独立阅读的方法和自觉性,随着阅读量增加的需要,教师应该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以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促进和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发展。


        2、利用课内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首先,帮助学生选好有益读物,别林斯基说的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读物,比不读还坏。 我们必须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尊重孩子的爱好,鼓励选择自己喜欢且有益读物。 如快乐作文、小学生语文报、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青少年文汇、少年博览等各种有益刊物,还有像名著等等。其次,教给学生读一本课外书的顺序:读”内容提要”;读”前言或序”;读目录;读”后记”;读点评。最后教会两个快速阅读的技巧:1、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观点,不要动不动就查字典或翻资料,可以先联系前后句、或上下文尝试理解,这对理解整段或整篇有一定的帮助。2、关注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论据。并用笔作下标记,反复阅读,便于有重点的理解。
        课外独立自主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根据课外阅读要求和学生实际,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读书方法, 自觉地主动独立的阅读课外读物,遇到在文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 或同伴交流研讨; 也可以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询解决。 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择优推广,不断探究和总结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3、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充足时间阅读,不可只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限制读书时间,囫囵吞枣试的读书收益不大。不限制读书的内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的读物,也不要限定阅读模式,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让学生在读中学习知识,在读中提高认识,在读中开阔思维,在读中丰富视野,在读中体验快乐,在读中成长。
        三、培养阅读习惯,持续强化自主阅读能力
        长期坚持阅读,最终会养成良好的自主性读书习惯,从而自主阅读的能力自然得到巩固提升。具体做到:1、营造书香氛围:学校和班级都要有读书气氛,如有益读书宣传、读书活动的展开等,教师和家长带头读书、陪伴读书、交流读书,长期发挥潜移默化的带动作用。2、除了学校图书室,班级要建立图书角,在家里建立小书柜,供方便阅读。鼓励学生多去逛书店等地方,让他们感受更多的书籍,一直淌洋在书海中。3、要求制定读书计划,每天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和内容,有读书监督卡由父母或老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检查, 及时肯定和鼓励。4、坚持将阅读融进日常生活,如早晨起床时吟一首古诗; 饭后说几句诗词; 课间与同伴分享书中趣闻趣; 晚餐桌上与父母说书,睡前看几页喜欢的书,鼓励孩子天天这样阅读,坚持一段时间后阅读便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5、坚持开展读书主题系列阅读动,如”亲子阅读、师生阅读、班级阅读群”的好书推荐活动,撰写读书感言和好书推荐材料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拓宽视野、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步强化自主读书的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方向。 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携手,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读书环境,引导孩子掌握正确自主阅读方法,坚持独立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做阅读的主人。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
        参考文献 :
        1 新课程标准 2012年
        3 凌珊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J 文学教育(下)2018(01
        4 李慧 浅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J 学周报 2015(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