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棋琬
四川美术学院
摘要: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荷兰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2001年在伦敦举办的维米尔画展吸引了近2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往观赏,这说明人们对维米尔画作的重视程度,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仍然有其影响力。本文通过对维米尔现存的36幅传世名作中的部分画作的解读,探讨他极具特色的绘画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维米尔 绘画 艺术特征
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的优秀风俗画家,常被认为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但他的画又不同于当时荷兰的风俗画家,他创造了一种观者和画面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他的画不以情节取胜,多描绘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活情景,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给人以宁静、安详、纯朴的视觉感受。在维米尔的绘画中,平实的情感起到了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他的每一幅画,漫射着柔和的光线,烘托着宁静、静谧的氛围,每一幅画,观者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情。
一、维米尔简介
维米尔全名约翰尼斯·维米尔,1932年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遗憾的是,历史上关于维米尔的文献记载几乎寥寥无几,从稀缺的文献中,我们了解到1632年的秋天,约翰尼斯·维米尔出生在荷兰德尔夫特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过织布工人的老维米尔名叫雷伊尼埃·扬宗,娶妻丁格鲁恩·巴尔塔扎尔。在他们生下第二个孩子维米尔时,老维米尔正经营着一家“米什兰”客店,并兼做卖画生意。17世纪,维米尔所处的时代,也是荷兰的“黄金时代”。
维米尔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甚至在他死后被世人遗忘了将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1849年,经法国批评家迪奥杜尔多方考证后才能以让这位画家重见天日。关于他的生平和资料的缺失使以至于对其绘画作品的研究只能从他的作品入手。
二、维米尔绘画的艺术特征
(一)、打动人心的选材
维米尔画中的室内景物始终是围绕着“米什兰”老屋及新居的房间、画面左侧的窗子、土耳其桌毯、蓝天鹅绒靠背的椅子、镌刻着“音乐是欢乐的伙伴、是医治忧伤的良药”一语的那架古钢琴及其它几件乐器、墙上挂着的荷兰地图,以及不同质地的日用器皿等等。维米尔的选材具有平实性,反应荷兰当时的风俗特点,同时画家竭力从日常生活中找寻平凡的瞬间,以画笔塑造出平凡中的诗意来打动观者。不可否认,维米尔的风俗画题材的画作看似漫不经心,但他所营造的室内空间宁静、随意而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打动人心、净化心灵的作用。
对维米尔画作的小画幅特征大多数人早有耳闻,但没见过实物的观者可能不以为然。现存卢浮宫的《编织女工》只有25X21cm,如此小的画幅怎样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并打动人心呢?它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有朴实的黑白灰关系,前面的大块深色,背景统一的浅灰调,让人把视觉的眼光聚集在女工的手上,使得生活中的那一瞬间得以凝固,整幅画面没有一处多余,在小而精致中打动人心。现存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最小的两幅作品《带红帽子的女孩》和《持长笛的女孩》只有23X18cm、20X18cm。虽然画作画幅小,但整体人物形象细致、精美,给人小画幅大气场的感受。
(二)、构图与空间布局
从维米尔现存不多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有一扇窗子,居于画面的左侧,而这些窗子是引导画面光线的重要存在。维米尔还经常在他的作品的前景中描绘华丽的且拉开了一角的帷幔,它建立了画面的前景,限制了画面空间的直接开放,通过这种方式把观者引到他的画中,渐进地突出画面的人物主体,增强了画面构成的复杂性。例如在维米尔的代表作《艺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虽未画出窗子,但是画面的光线也暗示了左侧窗子的存在。
画面前景是一帘精致的帷幔,左侧桌子上有一堆布料,这堆布料起到一个非常巧妙的作用。通过它,维米尔在这个日常场景中建立了一种视觉和空间的联系,它提供了艺术家与桌子之间的视觉联系,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而且也增强了由画家、模特、背景地图之间的复杂性。
维米尔还通过精准、讲究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一个让人真实可信的空间。当时的很多荷兰风俗画家画的很逼真,就像从镜子里看到的一样。而维米尔则与他们大相庭径,他在观者与画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观者直接进入画面。维米尔研究自然并尽量使他画面的结构和光线效果和大自然接近,所以观者在观赏他的画的同时,几乎很少会考虑到场景是否与真实情景不符。
(三)、独特的光线处理
在《读信的少女》中,光线通过左侧窗户直接照在少女身上,与画面前景的帷幔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给人一种舞台戏剧效果。这让人想起伦勃朗的用光,而不同于伦勃朗的“圣光”,维米尔用光更加接近自然。不同于以上两位用光大师,维米尔十分巧妙地把光线限定在窗口射入,这使得聚光法从主观逐渐向自然真实过渡。在他的作品《写信的女人和女佣》中,光线的效果在这幅画中表现的具有抽象性,画中夫人和女仆同样被照亮,咋一看像是从画面左侧的窗口进来的光线,细看你会发现这与事实不符。女仆的脸、脖子和肩膀都强烈受光,站在白颜色的窗帘后面,她所站的位置应该处于阴影之中。维米尔主观处理了背景墙上的光线效果,夫人左边的墙处于深色的阴影之中,这样使她受光的左肩和手臂更加突出,她右侧的墙处于强光之中这样恰好和夫人处于阴影中的身体形成对照。
一般来说,这是一种矛盾的艺术绘画手法,但画家却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即运用珍珠般的高光调和画面,这是维米尔特有的艺术特征,也是维米尔艺术魅力无穷的根本原因。
(四)、先进的技术运用
在《摄影之旅》一书中,帕纳尔猜测维米尔一定借助了某种机械装置,来帮助他绘画,后来这个猜测得到了证实,研究证明,维米尔的确在绘画中使用了“暗箱”。这种暗箱能把现实的世界通过一个镜头或是小孔,投射到一个不透光的镜子里,它为画家提供了一个透视的捷径,把三维世界迅速转换成暗箱屏上的两维,
画家运用暗箱最明显的证据之一是《艺术的故事》,放在桌前那块不聚焦的布料,他用这种方式来表示真正的焦点在画中更远的地方,这种视觉现象,我们今天称之为景深,这种有特点的虚化证明了暗箱的存在,从而也可以解释出为什么这个画家与模特儿的尺寸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女孩与官员》中,同样看到了女孩与军官身体的比例之差,这是由于暗箱是单镜头不是双镜头,根据反光原理,远处与近处的形象会出现较大的比例差距,这幅画的明暗对比如同它比例尺寸的对比一样夸张,光线的特点也与暗箱里的相吻合。
结语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曾经评价维米尔的画是“世界上最美的画”,还称赞他是“歌颂宁静生活的诗人和描绘光色变化的大师”。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颤动的光线变化,那光色之下唯美的画面,是他对世界的思考,他窥见了那光辉中的栖居者,通过画面予以表达,画面中宁静安详的色彩,穿透着每一位观者的心。
参考文献:
[1](荷)马里特·威斯特曼:《荷兰共和国艺术1585-1718年》,张永俊、金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上海博物馆编:《伦勃朗与黄金时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天津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4](德)马克斯·多奈尔著,杨鸿宴、杨红太译:《欧洲油画大师技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5]邵宏:《美术史的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蔡棋琬(1993—),女,四川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