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基础课程基于MOOC的同伴互评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钱骥 张赋昱
[导读] 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网络课程所引发的问题也更加明显。

        钱骥 张赋昱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网络课程所引发的问题也更加明显。本文以同伴互评为例,针对其所存在的四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案:学生能力的高低;人际关系;个人情绪;参与的积极性。文章所提及的方法是对同伴互评的一种尝试,可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MOOC;同伴互评;在线学习;教育;评价
        引言
        由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慕课,MOOC)的兴起,尤其以美国高等院校陆续设立的Coursera、edX、Udacity为代表的MOOC平台,随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在线课程学习的热潮[1,2]。
        尽管,网络在线课程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计分方便、大数据追踪学习进度便于查漏补缺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网络在线学习的同伴互评的缺点及改善方式。
同伴互评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同伴互评是指学习者对同一学习环境中其他同伴的学习成果或学习效果的水平质量、价值等进行的等级评价或评论[3]。它不仅是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互评过程中通过将同伴的作业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既深化了对标准的认识、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同时也在互评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作品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同伴作业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的对作业进行修改完善不断向学习目标迈进[4]。
        然而,透过相应的课程数据和近些年所得到的反馈,网络课堂的同伴互评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学生之间的能力高低、、当下所处的情绪状态以及人际关系都会对互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对授课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1.学生能力的高低
        在进行互评的过程中,由于评价者能力的不均等,会导致能力不在同一水准的学生对于分数所采取的标准不一致。那么如何在不同的学生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合理的考核体系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在进行正式的互评之前,由教师对评分点进行相应的讲解,组织同学们进行对应的试评,来提高互评的准确性和认可度。用评价样例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考察,直至学习者的评价能力达到既定的标准才允许进入同伴互评环节。虽然,进行试评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能够合理的掌握合理的评分细则和尺度之后,对于后期的与同伴互评的开展是有极大的益处的。
2.人际关系
        传统课堂上的同伴互评只是简单的同桌之间交换答卷进行批改,很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给出不合适的评语。
        而在线的同伴互评,拥有匿名性和随机性两大特点。

匿名性可以有效避免人际因素所造成的干扰,学生对同伴的包容性和容忍度也更强,可能会提供更加客观的反馈。当受评者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之后,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其评价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形成一个正反馈调节机制。而随机性更使得匿名性的形成条件变得更加可行,在一种未知的情况下,互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都会有所提高。
3.个人情绪
        人是感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和举止都从一定程度上由我们的情绪状态所主导。当受评者接收到一些负面的评价时,此时受评者的情绪就会有所影响,因而不能做出公正理性的判断;如若收到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受评者情绪高涨,当其作为评价者评阅他人作业时,会由于兴奋所释放的多巴胺刺激大脑皮层,继而不能理性客观地评价。
        授课教师应教会学生什么样的评阅更容易让大家接受;教会学生持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去对待不准确、不深入甚至错误的观点和看法;辩证地看待同伴互评过程中的褒贬,降低因同伴互评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从评阅者所提出的评语中,找出对自己有建设性的意见,与之发生思维碰撞,获得新的灵感,达到互相学习和进步的目的[9]。
4.参与的积极性
        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件事的积极性不一致,有的学生会积极及时地完成任务,而有些学生会对评判作业这件事抱有消极情绪,最后导致一些不理性的非正确的评分及评语。如果学生对于同伴互评参与的积极性不一致,那么最终所得到的数据的参考性也会降低,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出于上述原因,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成为了所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使其觉得这件事是为了自己,始于自己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自己在进步的同时,也能促进他人的进步。为避免因学生拖延症所导致的积极性减退,对该机制设置相应的结束时间。
结论
        同伴互评是MOOC中常用的一种社会建构学习活动,学习者需要根据课程团队提供的评价量规,对多个同伴的作业进行批改。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加深对教学要求的理解,促进自我反思,还可以观摩他人作业而取长补短,丰富观点和见识。我们需对这种学习考察方式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让同伴互评的考核机制成为网络在线考核标准的创新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力,钟斯陶.MOOC评价系统中同伴互评概率模型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05):83-90.
[2]赵宇宏,鲁若鹏,侯华,杨晓敏.结合MOOC的研究生课程探索和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189-191.
[3]Selvaggi R ,  Sisto I .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Self, Peer, and Group Assessment in a Core First-Yea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Unit through Flexible Delivery Implementation[J].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6, 329(7469):787-789.
[4]賴建宏,廖裕軒,鍾斌賢,李白峰. 同儕互評於分組策略之影響[C].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4).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2010:123-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