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翔 张泽华 王璐
江汉大学医学院,武汉430056
【摘要】 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中国也加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社会各界逐渐关注、重视老龄化问题。我们分析本世纪“中国知网”上收录的老年医学文献,旨在了解20年来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构成,反映老年医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广度和深度,认识老年医学研究的特点及规律,有助于探讨老年医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老龄化 老年医学 研究
An overview analysis of gerontology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Taking the literature collected documents of CnKI as an example
Wang Hongxiang, Zhang Zehua, Wang Lu
( Medical College of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The wheel of history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China has also joined the ranks of aging countries, the community has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aging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geriatrics literature collected on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in this centu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geriatrics research in the past 20 years, refle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eriatrics and its breadth and depth,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geriatrics research, and help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eriatrics.
【Key words】 aging,geriatrics,research
2000年11月底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无论是按联合国的传统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还是新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我国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 中国老龄化特点
1.1 增长速度快
第五次人口普查与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比较,47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增长了2.36倍,比全国人口递增高1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的老龄化进程如法国、瑞士、英国、美国等分别用了115年、85年、80年、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好像“一夜之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较世界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即全世界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老年人。
1.2 人口比重高
还是将第五次人口普查与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比较,47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1995年低于世界(6.6%)的6.1%,上升至2020年的11.5%,这远远高于世界增速(9.3%)。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2.41亿,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1.4%,因此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高龄老人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3 社会压力大
我国的老龄化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上海在1999年早于全国1年率先进入老龄化。同样,世界的老龄化也是从发达国家开始的,全球72个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高于3000美元的占64%。对于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2002年GNP也才980多美元,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人口老化速度,显然是“未富先老”,社会体制、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等也都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
2 老年医学研究概况
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老年病却有着自身特点、自成体系。在进入老龄化的20年间,我们在“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方面进行了哪些努力呢?
我们采用计量学方法,以“主题=老年医学 或者 题名=老年医学 或者 v_subject=中英文扩展(老年医学,中英文对照) 或者 title=中英文扩展(老年医学,中英文对照)) (模糊匹配)”为条件,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全部文献(检索时间2021年3月5日,统计数据截止时间2020年12月31日)。
2.1 起步较晚,正奋力追赶
“老年”概念的首次出现,是1888年Keith Leslie在《The Hospital》上发表的“An Ishmaelite”一文中。之后,直到1920年第一次以“Geriatrics”为题在《California and Western Medicine》正式发布。
通过上述条件检索到的中文文献共有5114条结果,仅为外文文献的14.2%;但本世纪的中文文献占中文总文献78.6%,为同期外文文献的25.7%。所以说,我国现代“老年医学”相较于世界,起步是很晚的,甚至没有赶上它在世界上的第一次研究高峰(1963-1965年共发表文献11631篇)。
在我国,是郑国章1959年第一次提出“老年学”,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直到罗宁于1963年将6位前苏联学者1962在《苏联 “医务”报》上发表的“关于长寿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识”摘译至《人民军医》,进行了回应;再就要到1976年,我们才在《内医学报》上见到敖拉哈的“关于老年学及老年医学的研究问题”一文。随后于1981年成立“老年医学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也于1982年创刊[1],拉开了我国现代老年医学发展的帷幕。
我国现代对“老年医学”的研究,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起步,90年代中期得到初步发展,2000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入后研究步伐逐渐加快,每年都有3位数以上的文献贡献,达到同期外文文献1/3-1/4(表1)。
.png)
同时,2003年,一篇“第五届广东省缺乏症与老年医学综合会议会议纪要(Minute on the 5th Guangdong Provincial Conference of integrated medicine o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geriatrics)”出现在《SCHOLAR-CNKL(学术搜索)》上。虽然只是一篇会议纪要,但说明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国内学者的视角也开始瞄向世界。之后,我们国内学者逐渐到外文期刊上崭露头角,为我国的老年医学站台,向世界同行介绍我们的老年医学研究。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国内学者在外文期刊上共发表文献107篇,近3年达到两位数。这表明: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各界对“老年医学”的关注度明显增加,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2 研究面广,正全面发力
迅猛的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积蓄力量。作为健康保障的老年医学,近20年期刊文献的研究方向是颇为广泛的。除了老年医学传统的研究方向“老年流行病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基础医学、老年康复医学、老年心理学”[2]外,还在中医学、人才培养、社会健康服务等方面做了较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
.png)
从统计结果可以得知(表2):
学者们对老年医学的认知很统一、学科建设的关注度很高。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对老年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还可以更深入细致些,形成我们自己的标准。
流行病学的研究始终没有缺席,但指导性作用发挥不够。
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在后10年的研究力度较大,2002年“老年医学”教材面世,说明大家意识到老年医学需要持续发展,后备力量的培养刻不容缓;同时健康养老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全员的参与,尤其是政府、机构、职能部门的举措,所以进行了很多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
康复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以及中医学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应彰显中医中药的“养生”理念。
表2中还有“管理”栏,数据最高、占比最大、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它主要统计的是期刊上报道的国内各地以及国外在老年医学管理方面的信息、经验、动态等,充分发挥了期刊作为宣传媒介的作用,缩短了同行间的距离、增进了了解、启发了思路、避免了重复,因此,老年医学在这20年才能较快地追赶世界的研究步伐。
另外,我们在专利、成果方面也有一定建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对老年医学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表3)。
.png)
3 “健康老龄”的建议
文献是科研成果的记录,反映的是科研水平,告知的是发展现状,提示的是努力方向。通过对中国知网本世纪收录的“老年医学”文献的研究可知:在进入21世纪后的20年,我国的老年医学确实得到了较快速、全面的发展。但要保障老年人口的幸福与健康、实现“健康老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3.1 建立“健康老龄”的正确认知
虽说是“养老”,但并不是等老了才开始“养”,那不但来不及,也肯定没有效果,更达不到我们的目标。真正的“养老”,应该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从个体层面来说,需要从年轻时、甚至是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保持健康。所以是先有“健康”,后才有“健康老龄”。因此,“健康老龄”是个常态化进程,落脚点还是在“防”上。那么,怎样把高深枯燥的医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地传递给民众,指导大众日常的衣食住行,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践。其实,此次新冠疫情暴发后,涌现出各种简洁明了、易学好记的预防科普,不仅为抗疫胜利作出了贡献,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3.2 重视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老年医学专业人才无疑是老年健康的守卫者,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愿意从事老年医护工作的人员并不多。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一是继续推进各层次老年医学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在现有的各类医学专业教育中增设老年医学与护理课程,以应对医院各科室内老年患者居多的现状;三是积极开展老年医学类继续教育[3],为各类在职医护人员提升实力;四是加强患者和陪护人员的专科、专病健康教育,这样既能针对性地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护能力,又能缓解目前专业人才不足的境况,更能促进“健康老龄”正确认知的普及。
3.3 老年医学的发展亟待更加深入
不容置疑,随着科技进步、医学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对老年医学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应进一步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实施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推动老年医学学科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凝炼式发展,编制指导性的诊疗指南;促进老年医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形成针对性的预防方案;推进多维度的养老产业发展,构建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等。总之,我们要努力建立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医学学科体系与社会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解决“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顾英奇.大医精诚,贡献卓著[K].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1):5-6.
[2]赵法之.关爱老年人群,关注老年医学[R].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6):76-79.
[3]刘庆宪,张新根,杨维佳.浙江省高校老年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R].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530-533.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医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8号,430056
电话:15102712148 邮箱:371468281@qq.com
王宏翔,51岁,女,汉族,公共卫生硕士,副教授,副院长
项目: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生教学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