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测绘类实验室开放管理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周宇峰,徐文兵,唐伟靖
[导读] 新农科建设对农林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周宇峰,徐文兵,唐伟靖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临安 311300
        摘 要: 新农科建设对农林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测绘类实验室开放管理建设为例,分析了测绘类人才培养技能特征,对测绘类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提高了实验室的开放成效,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关词:新农科;农林高校;测绘类实验室;开放管理
        2019年6月28日,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大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新农科”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1]。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让全体涉农高校师生备受鼓舞,同时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发布会”的主要承办单位之一,浙江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将牢记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谆谆嘱托与殷切期望,不断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农林业时代新人[1]。新农科背景下,已有研究对具体专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新的改革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4]。
一、测绘类人才培养技能特征
        现代测绘技术已在国家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测绘技术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型转变[5]。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6]。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型转变。因此重视实验和实践环节,加强对测绘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实验室开放管理做法
        实验室开放,是指高校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全面开放,充分做到资源共享,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学习与研究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7]。同时开放实验室可以通过整合教学实验资源,向全校、社会提供教学、实验以及科学研究服务,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途径。
(一) 加强实验室建设
    测量学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大测绘仪器投入是增强实验的保证。
随着 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 RS(遥感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测绘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要,将逐步被工程单位淘汰。因此,浙江农林大学自2010年获得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招生点以来,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仪器设备的资金,更新仪器设备。目前测绘实验室拥有无人机高光谱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Trimble 全球定位仪、MSI成像光谱仪,无人机系统,南方单基站GPS-CORS系统,Leica全站仪、SOKIA全站仪,摄影测量系统等测量仪器,并配套有3S实验室及相关软件。满足了测绘类实验室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此外建立了1500亩测绘类课程综合实习基地。还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第二测绘院签署联合共建实践基地合作协议。
(二)建立实验室制度和信息网络平台
    为了提高开放效果,实验室建立了开放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开放对象、开放时间、管理规定、学生开放实习守则、课程建设与科研及服务工作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开放实验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并能够逐步增加新的实验内容,使得开放实验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达到了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广、覆盖面宽。
        开发了浙江农林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网络服务平台,可方便仪器查询,网上预约,收费管理等,同时建立了3S实验室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人、财、物的有效管理,保障实验室的不间断开放[8]。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上招聘勤工助学本科生帮助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室,可减少实验室人员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
(三) 实行开放实验室项目制管理
    首先对实验室开放内容性质进行分类,按照项目管理制收取不同开放基金,开放基金主要用于实验室仪器维修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劳务费。实验室建设实行项目制管理,在测绘类教学实验中,根据开放内容将实验室开放分为基础实验项目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自选实验项目开放,以培养的“演示与验证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创新与前沿实验”三个层次,教学类实验对学生免费开放。根据开放对象实验室开放分为面向指定专业开放、面向全校开放、面向行业开放和面向社会开放[9]。此外根据教师、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面分类进行开放。通过项目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实验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四) 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室的运转主要依靠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首先要解决人员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在这方面专业实验室相较基础实验室更有优势。专业实验室的优势在于“专业”,通过实验室开放与实验资源有偿使用,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与社会服务项目,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实验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实验室人员待遇,为实验人员发展提供空间,进而稳定实验队伍,吸引更多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教学、科研和建设中来[10] 。


三、开放实验室带来成效
        测绘学科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综合素质。我校测绘实验室通过开放,学生可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从而熟练操作各种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并从中发现不足,能达到产生创新的欲望,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还可以综合所学知识调试仪器、排除故障、开发智力。与课堂实验相比,开放性实验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和能力的创新。此外,测绘实验室对外开放可以实行有偿服务,为实验室增加教学经费,有效地缓解教学经费紧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些对外开放获得的收人进行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更新换代,不断提高实验水平。
(一) 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验室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集中在课堂上,实验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验室开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仪器设备,更大限度地发挥测绘仪器设备的作用。对于学习测绘课程的同学,提供了进一步操作仪器的机会。课内对某种仪器设备操作没有熟练,或者对某种作业方法没有完全掌握,都可以在开放时间,借领测绘仪器设备,进一步加强实际操作和基本技能的提高。给学生进一步使用测绘仪器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二)  提高了学生的测量技能。
        在连续举办三届“南方杯·浙江农林大学测量技能大赛”基础上,学校承办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学术会议、邀请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余所浙江省高校,成功筹划了“南方杯·首届浙江省高校测量技能大赛”,极大提高了测量技能大赛的规模和层次。自举办测量技能大赛以来,平均每年有30组,120人参加了比赛。巩固、扩大和加深了同学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了同学们对于测量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实测、计算等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大赛的举办是加快推进我校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学科竞赛的育人作用、强化我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平台,大赛旨在丰富学校学术科技类学生活动,不断造就具有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 5 年来,学生承担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6项,其中由本科学生主持申报的”基于GIS的不同间伐方式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基于WEBGIS的林分采伐场景可视化系统研究”“浙江省西部山区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测算与分析工具”和“多时段GPS单点定位坐标分布规律的研究”等 5 个项目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立项。学生在等国内外期刊上合作发表科技论文 30余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佳绩,部分同学获得2018年第十届、2019年十一届全国高校测绘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2018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和2019年SuperMap杯第十七届全国高校GIS大赛三等奖1项等多项科研和学科竞赛成果。通过创新项目的实验提高了学生对测绘学科的认识和兴趣,加强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在新农科背景下,根据高等教育改革、专业改革和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非常有必要对测绘类实验室进行开放共享,提高开放实验室管理水平,以更好的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大学生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浙江农林大学测绘类实验根据自身、学校及行业特点探索了专业实验室改革的途径,建设成为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新机制,建立起全面开放,利用现有资源并能高效运转的实验开放体系,改善实验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可以为浙江省培养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 3) : 105-106.
[2]应义斌.坚守本色、彰显特色,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农林业时代新人[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 5) : 12-13.
[3]陈新军,钱卫国,邹晓荣,等.新农科视域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 3) : 15-23.
[4]勇 强.新农科视域下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 [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1):1-4.
[5]李玉石,李绪磊,康帅. 测绘学科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31( 9) : 139-140.
[6]余哲.测绘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7,20( 2) : 138-140.
[7]林海旦,吴立群,樊冰. 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73-174.
[8]杨忞婧,王晓辉,安丽,等.浅谈高校测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 5) : 184-186.
[9]倪春林,董先明,杨乐敏. 农业院校化学类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 4) : 130-133.
[10]麦宇红.新农科背景下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6):254-258,268.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954),浙江农林大学教改项目(JS20190006),浙江省“十三五”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浙教办函〔2019〕365 号),浙江农林大学 2019 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培育类项目(教务处〔2019〕27 号)。
作者简介: 周宇峰( 1981-) ,男,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
E-mail:zhouyf@ zafu. edu. cn
通信作者:徐文兵(1978-),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测绘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研究。E-mail: xuwb97@163.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