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堂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粥店中学
【摘要】教学语文三十余载,写过文章,践行着自己的观点,影响着学生,但对他们的作文状况一直耿耿于怀,喜忧参半。近期学习的经历,让我深悟到文章中缺少“细节描写”,才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细节 教材 习惯 观察 修改
近期阅读了《死磕作文训练营“四字诀”》(二),有句话:“当前初中生写作中什么问题最令人头疼?中考阅卷者和一线语文老师给出这样的回答,综观初中生写作,其中的‘假、大、空、平和乱’是让语文老师和学生头疼但又无可奈何的顽疾”①,读后也颇有同感,尤其对选材“大”的认识。又经历一件事:把最满意的四篇学生习作,寄给《作文与考试》,结果退回三篇,理由是缺少“细节描写”;把自己的习作寄给《意林作文素材》,同样的理由。痛定思痛,我认为如果取得编辑的青睐,必须从三个方面对“细节描写”更新认识,才能使文章流光溢彩。
一、明确要义 端正态度
大学写作课对“细节”的解释“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概念中对细节的要求和作用解释的清晰科学。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总决赛会后说:“凡是大作家都重视文章的细部问题,比如人物的穿着、动作等。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形象都是细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候细节很可能成为文章的文眼,好比一扇窗户。没有细节的文章,很难说是好文章,所以我们要刻画细节的东西。”②名人的话语,很有说服力,翻开文学史,浏览一番。先秦文章《诗记?关雎》中“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借“辗转反侧”的细节,写出男子追求女子思而不得的焦急心情。汉代刘向编辑《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借“色挠”和“长跪”的细节,写出秦王色厉内荏的性格。清代吴敬梓《范进中举》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一个“扯”了几十回的细节,刻画出屠户前倨后恭的丑态。鲁迅的《孔乙己》,写到“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通过细节描写,一位穷酸潦倒的老儒生,站立在我们面前。法国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到“……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牡蛎壳扔到海里”又是借细节刻画出富太太们的文雅做作。语文老师不难看出,以上所引,不仅是考试重点,更是学生作文中最缺少的,都需要补的“钙中钙。”正印证了作家李准所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文学史就是一面镜子,老师就要引导学生经常照一照文章中有无“细节”,有一二处也就让人赏心悦目了。再翻翻《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第五条的要求“写记叙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 其中的“内容具体充实”就是让我们抓住“细节描写”。所以学生明确细节要义,端正写作态度很重要,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态度决定高度!
二、注重教材 夯实积累
细心的语文老师,常有惊喜的发现——教材中处处有“细节”的影子,这些是教师要赏析,也是学生必须积累的。
如在记叙文教学中,抓住这些,就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老山界》中“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看似矛盾的细节,实则写出了红军战士夜间行军的困苦。《飞天凌空》中“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连贯的跳水动作,写出她技术娴熟。又如在小说教学中,以“细节”为抓手,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达到教学的佳境。《孔乙己》中五个与“脸色”有关的片段以及各式人物的笑;《故乡》中闰土的四声“老爷”,五次无言;《变色龙》中军官穿而脱,脱而穿的四处细节描写等,这些必须作为课堂教学和写作的“源头活水”。看学生的作文写人都是公式化的脸,写话都是学生腔,很是悲哀,更谈不上什么个性,什么创意。学生长期积累模仿就能把人写成“活”。再如在散文教学中,抓住细节,便抓住了文章的灵魂。朱自清的《春》抓住“春花图”或“春雨图”一幅,其余交给学生就行;《背影》中抓住“月台买橘”,赏析透彻就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抓住“百草园景物”或“雪地捕鸟”就懂得百草园为什么是“乐园”;《阿长与?山海经?》中抓住她的睡姿“大”字,就认识了她的粗俗。这些都是写作的黄金,我们必须让学生养成长期积累的习惯,孰能生巧,就能厚积薄发。
三、学会观察 反复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还要求第二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④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善于有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观察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留意并写出生活中旁人不太注意且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意,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的观察和感受;“冬天的枯草一根一根的像铁丝一样”是鲁迅的观察和感受;“雪后,济南小山上的矮松像日本看护妇”是老舍的观察和感受;“大海啊,原来你都是水哦。”这是契诃夫写农民初见水的真实感受。所以学生要想作文分值高,平时就要注意观察细节并将独到的感受恰当地融入文中,进行传神的描绘。要知道细微之处展精神,或是逼真的动作,让人可知可感;或是美丽的景色,让人情因景生;或是内心独白,让人情趣盎然。比如阿雷初见鲁迅“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着”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位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作文也是如此。一个处处留心,时时观察,刻刻感悟的学生,文章才会有走入他人内心世界的细节,所以,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后,他们才不会人云也云,只写独特的感受。这就是个性作文,就是老师的最爱。当然,还必须养成擅长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大家都知道“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钱钟书对《围城》变动千处;托尔斯泰对《复活》中卡秋莎的外貌修改二十次才定稿。这些数字说明了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写完了就万事大吉,让老师耗时伤神,而应该多打腹稿或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除此以外,学生还要注意以下四点:(一)真实。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否则给人的感觉就是矫揉造作,达不到感人的境界。(二)典型。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三)生动。细节描写用语要生动,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四)合情合理。不能为了表达主题,胡编乱造,忽视情理。
总之,尽快拿起并运用这把金钥匙吧,只有那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有生气,才会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①《乡土爱写作》(2020 10 30期)
②《课堂内外?创新作文》(200809总第476期)
③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张伟堂信息:
邮编号码:271000
电话号码:13455732326
详细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 粥店中学 张伟堂
邮箱地址:1345573234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