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 指向核心素养——关于历史学科“训练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张娟
[导读] 高质量的训练题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目标的精准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度。做好训练题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研究实践中,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能大大提高训练题的信度和效度

张娟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  山东  肥城  271600
【摘要】高质量的训练题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目标的精准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度。做好训练题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研究实践中,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能大大提高训练题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层对接,反思感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129-03

        一、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构建个性化“训练题研究”体系
        在个人进行“训练题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在操作层面创新工作,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学科素养,逐渐摸索形成了“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反思”的“训练题研究”工作路径。
        (一)学习
        为确保“训练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我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
        1.学习上级各种文件精神,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明确方向。
        研究伊始,我先后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关于促进教学研究再上新水平、打造教育质量新高地的实施方案》《肥城市教研中心初中历史学科落实教体局教师学生层面工作要求教学指导意见》《肥城市教研中心初中2020年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尤其关注了其中对于考试、命题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规定。通过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了解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要求,使“训练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
        2.学习试题命制的理念与方法,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有益经验。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命题培训活动,2019年10月,我到山东临沂参加山东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讨会,并将培训内容和培训心得及时在教研组内传达交流,让学科组每位教师及时了解最新要求与典型做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精选各种期刊杂志中关于试题命制的论文或论著,认真学习后,再深刻领悟其内涵实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验证。通过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听取报告及实践运用,学习试题命制的理念与方法,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3.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源头活水。
        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足量而精深的历史通史知识,还要关心历史学术的发展,追踪历史发展的动态,并且努力“跨界”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在丰厚的专业知识外,具备相当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为此,我主动开启“重读通史”模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通史读物,重新学习,重塑知识结构。同时,还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不断了解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并且自主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加以融会贯通,提升综合素养,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4.学习大政方针、建设成就、外交往来、国际形势等社会新闻,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广阔视野。
        昨天的时事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时事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时事密不可分。历史老师一定要时时翻阅社会这部大书,努力跟上时代脉动。为此,我主动利用“学习强国”APP及其他一些网络平台,坚持学习大政方针、建设成就、外交往来、国际形势等社会新闻,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了广阔视野。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植入我的头脑中,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二)研究
        为确保“训练题研究”的专业性、合理性和准确性,我在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启动了系列研究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1.研究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全套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教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入乎其中”,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的目标较之三维目标要求更高、层次更深。“入乎其中”吃透课程标准,厘清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是“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为此,我积极投身“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和“学科素养时代的教、学、考大讨论”等活动,在研讨中获得了清楚的认知和清晰的思路。
        “出乎其外”,全面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训练题研究”的主要载体。我立足实际,尝试从编者的角度、学生的角度、教者的角度三方面入手,浏览初析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思路;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一节教材内容;纵览全册教材,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及各单元课时之间的联系;细读分析教材,通读高中教材,找出贯穿全套教材的主线,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
        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教材的认知,我还积极参加了学科思维导图设计与展评活动和板书设计与展评活动,分别按照学期、单元、课时梳理教材知识框架脉络。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
        法乎成规,认真钻研初中历史学业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本地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是试题命制及备考的指挥棒。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将“训练题研究”带入了更加具体可行的路径。为此,我积极参加各级专题研讨会,认真钻研历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说明,寻找共性,排查差异,从变化中探寻规律,从成规中养成“训练题研究”的规范行为。
        高效研究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全套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教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研究教研中心编制的各年级知识体系与知识点分层训练,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专业辅助。
        各年级知识体系与知识点分层训练是教研中心组织我市骨干教师精心编制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在新课教授过程中,这套资料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其中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训练题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既重基础又重提高,既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吃饱的需求,也能满足部分优生吃好的需求。对这一资料,我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修改,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了专业辅助。
        3.研究历年中考题及各类试题,为“训练题研究”有序开展提供科学范例。
        中考题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精准把握中考试题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明确考查内容及能力层次,可以有效提高授课的准确度和针对性,实现靶向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为此,我专门梳理出历年中考试题的细目表,依据近三年中考试题,对照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分析试题特点,研究试题变化,领悟命题理念,明晰命题方向,把握评分标准,认清其对今后教学方法、策略的指导意义,形成个人对中考试题的全面解读;然后,再将个人研修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展示,集体研磨,提炼修改,注重过程,讲求实效,达成共识,指导教学。
        期中期末测试题是由教研中心统一命制的,在设计方面用心独到,考察全面、综合性强,涵盖范围广泛,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一次有效检验。每次完成智学网阅卷以后,我都要进行二次阅卷,在答题纸上给学生做出标记,增强讲评的针对性。讲评试卷要讲考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规范,还要举一反三,变式训练。最后,写出期中期末试卷分析和教学反思,查摆问题,以利再战。
        单元测试题由备课组长集中保管,统一时间、限时完成,及时批阅,全面反馈。每一次单元测试后我都要做好分层讲评,简单问题小组解决,共性问题集体解决,高频问题重点解决,并指导学生做好反思总结,查缺补漏,及时纠正。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博采众长,集智聚慧,我必会将研究进行到底。
        (三)实践
        为确保“训练题研究”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我开始在实践中将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加以消化吸收运用,提升个人的命题能力。



        以“我是命题人”项目式研学为切入点,开始了系列命题研磨活动,独立下水试做中考题、期中期末试题等,熟悉试卷模式和命题特点,切身感受解题过程,寻找科学有效的做题方法和应试技巧,梳理总结,收集了大量第一校本培训素材。然后,精选优秀题目,推荐给同事和学生,并说明推荐理由,提高个人对题目的甄别判断能力。接下来,尝试依次命制课时训练题、单元训练题、期中期末模拟试题、中考模拟试题等,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共享,推选优秀试题,共同修改完善。再根据教学实际,对优秀试题灵活使用,真正起到诊断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自己精研精练训练题的同时,鼓励学生也参与到训练题研究中来。对学生进行命题训练,带领学生分析解读各种考试题目,让学生明确每份考题的命制原则、命制方法、内容选择、入题形式、考查角度、解题思路等。带着这些认识,学生按照个人意愿,或精选优秀成题推荐给其他同学,或原创个性化试题与大家共享。学生在推荐和原创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提升了学科学习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将学习和研究的成果消化吸收,并将其内化成自己教育思想理念的组成部分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四)交流
        交流催生思想,碰撞凝聚共识。在“训练题研究”的每一步探索中,我都特别注重及时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升。
        1.通过组织各种组内交流研讨活动,将个人对训练题的解读分析、命制心得、观点看法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启发,互学互鉴、互促共进。
        2.积极参加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学科研讨活动,认真准备交流材料,多次在学科研讨会上做试题分析、经验交流等,并认真倾听大家发言,汲取经验,交流碰撞,完善发展。
        3.及时整理保存个人在“训练题研究”方面的各项成果,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在组内传承共享。
        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交流共享使得学科组“训练题研究”的效益实现了最大化。
        (五)反思
        儒家文化中讲究“自省”,道家文化中讲究“反观自照”,都有“反思”的意识在其中。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训练题研究”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将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反复揣摩,把研究与实践的得失几经思量,是提升训练题研究能力的关键,也是提升训练题研究能力的捷径。为此,我在研究的关键节点上及时记录研究历程,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在记录中砥砺前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学科素养,个性化的“训练题研究”体系渐趋完备,渐行渐远。
        二、分层对接,步步为营,汇聚个性化“训练题研究”智慧
        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个性化的“训练题研究”以试点先行带动面上推开,把研究目标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收获了积极的研究效果。
        1.依托“我是命题人”项目式研学活动,在师生中分别开展命题研究。教师命制课时、单元、期中期末模拟、中考模拟等适用于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试题,学生则根据个人意愿,在所学知识范围内,精选好题予以推荐或自主命制个性化试题共享。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两套试题集,汇总了大量解题方法和技巧,师生都朝向研题命题达人方向发展,研题命题能力大大提升,精品试题也层出不穷。通过“我是命题人”试题研究活动,倒逼教师和学生双向反思自己的历史学科教学和学习状况,对教学双方均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2.完善个人的小资源库,通过交流传承,共建共享,在动态更新中盘活了学科大资源库,持续满足了各年级各课时教学的需要,极大的节约了个人的时间成本,并在聚力集慧的过程中将教研推向纵深发展。
        3.在“训练题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反思”的研究路径基本成熟,“细、督、赛、晒、评”的工作方式习惯成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
        分层对接,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汇聚学科“训练题研究”的智慧,个性化的“训练题研究”成果日积月累,日渐丰厚。
        三、精业笃行,臻于至善,谱写个性化“训练题研究”新篇
        研究训练题或试题绝非易事,命制训练题或试题更是难上加难。一份好的历史学科训练题或试题,应该从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四方面(四度)考量,更要体现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四性)。
        (一)趋势探微
        试题命制过程中,一定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以体现试题的“四度”“四性”:
        强化学科特点——灵活考查主干知识,关注命题形式多样化;
        入题高起低落——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选材不囿教材——依据材料探究问题,体现课标及核心素养考核要求;
        渗透开放理念——引领课改方向,着眼于不同功能考试的导向性;
        紧扣时代主题——隐性考查时政热点,突出历史学科能力;
        聚焦核心价值——引导关注社会,命题贴近生活;
        切入多元史观——多视角认识历史,以多元史观拓展思维空间;
        立足学术前沿——考查史实史论、反映史学研究新成果;
        突出地方历史——以本土文化为素材,留住乡愁,涵养家国情怀;
        联通古今中外——大跨度、多视角命题,全面考查综合能力。
        (二)反思感悟
        在命题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感性反思,逐渐有了一些理性的感悟:
        命题人一定是善于学习,广泛涉猎,与时俱进,注重积累的学习者。
        熟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说明是命题人必备的基本功;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并随时归类积累,厚积薄发,是命题人持续的动力源。只有做一个永不停歇的学习者,才能在试题命制的实践中实现“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的气度。
        命题人一定是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深度总结,及时反思的研究者。
        研究命题方法、命题思路、选材建模是命题人素养提升的驱动器;总结实践经验、反思实践教训、注重复盘思考是命题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只有做一个深度思考的研究者,才能在试题命制的实践中实现“源头活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的境界。
        命题人一定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敢于尝试,见解独到的实践者。
        践行不同类型的试题命制理念、命制方法并有独到的认识是命题人能力展现的演练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大胆实践是命题人承担使命的厚底气。只有做一个意志坚定的实践者,才能在试题命制实践中展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自信。
        命题人一定是勇于创新,理念先进,视野开阔,引领方向的推动者
        一份好的试题,不仅具有诊断功能,还有对教学活动的指引作用。理念先进、视野开阔是命题人发展的增长点;勇于创新、引领方向是命题人前行的靶向标。只有做一个改革创新的推动者,才能在试题命制实践中展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豪迈。
        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我们会继续坚守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推动者的身份,精业笃行,臻于至善,谱写学科“训练题研究”的新篇。
        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我在“训练题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收获满满、感悟颇深。今后会以更昂扬的精神风貌接续奋斗、昂首向前,迎接新征程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胡耀平.学周刊.2018.(26)
2.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训.陈励洁.学苑教育.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