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李叶
[导读] 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初中学科教育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有效的渗透其中,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研究目标,从提升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探索在课程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措施,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情感引导,深化学生思想认识,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初中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深化开展提供

李叶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铜鼓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初中学科教育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有效的渗透其中,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研究目标,从提升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探索在课程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措施,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情感引导,深化学生思想认识,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初中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深化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23-01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中情感目标不突出
        该门课程教师的自身表率作用,对学生是做好的正面教育和能量传递,有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启迪,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等的正确三观的引导和带动。但现实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依旧把考试成绩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和细化考试的重点,教学过于片面,忽略教学中的情感和思想因素,结果反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也并未感受到该门课程实际的教育意义。
        (二)教师自身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不足
        教师在课堂教授中,更多是对教材的照本宣科,教学过程和内容单一枯燥,毫无该门课程应有的育人的教育作用,学生对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也无法建立兴趣和思考,课程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由于教师并未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该门课程以及学生学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不仅欠缺而且毫无生机,课堂难以形成共鸣,结果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不明显,真正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情感引导作用
        在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基于渗透情感教育的现实要求,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理论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切实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具体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典型的案例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指导,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动态,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
        (二)注重教学艺术,结合该课程特點开展情境教学
        在结合情感教育要求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分析,然后在系统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注重教学艺术,为学生提供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逐步提高学习有效性,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网上交友新时空”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网络时代教育特点和初中生生活实际,创设网络交友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情境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虚拟一个网上的新朋友,教师运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其进行良好的相处,并最终成为朋友。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不能直接批评指责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出现消极学习情绪的原因,在掌握原因后,和学生一起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瓶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三)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升华
        情感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结合情感教育的要求,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适当地对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开发,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教学的条件,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地掌握,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服务社会”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志愿者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多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生态环境污染、中华民族历史辉煌成就等活动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环保意识、民族自豪感等积极情感,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对“服务社会”的全新认识,升华学生思想情感,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活动感悟,教师给予学生表扬和激励,进一步加深活动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将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素华.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72.
[2]宋雪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2019(0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