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陈玉荣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陈玉荣
[导读] 在当前深度学习理念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发掘,由此更好地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开展教学认知的基础上培养高阶思维,进而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依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现象,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发挥主体地位,并且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

陈玉荣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第一小学  550004
【摘要】在当前深度学习理念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发掘,由此更好地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开展教学认知的基础上培养高阶思维,进而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依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现象,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发挥主体地位,并且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40-01

        引言
        深度学习理念更加契合现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融入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独立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进而为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奠定良好基础。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思维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进而使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得到凸显,以下将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体
        教师应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转变传统的“满课灌”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有关数学公式、原理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为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应用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同时给予相关的剪刀和卡片,使其能够发挥自主性对卡片进行剪裁,以此找出不同图形与梯形之间的关系,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在渗透转换思想的过程中将求梯形的面积转换为已经学过的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 教师引导,培养逻辑思维
        创造性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活动教学、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来,同时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为拓展思维能力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复杂度较高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同一问题在解题思路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性时间,为学生找出不同解题思路创造条件。在运用公式定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优化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画出教材内的的圆形,并将其中的半径以及圆心等要素标注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正确认知“圆的半径”的概念,进而为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兴趣是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设置层层深入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逐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提升思考探究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三、变式辨析,内化思维认知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以及图像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内化,进而为其培养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二年级《混合运算》内容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想让学生对算式的特点进行观察,让其能够在自主思考中想一想怎么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性质和定律,由此更好地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性质以及定律的认知,进而为后续解答运算问题提供保障。并且在小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混合运算规律的理解,赋予相应的运用题,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题干中的题意和数量关系,从而为解决问题、优化检验等思维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量化关系的分析过程,即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过程,也是初步训练和应用分析、推理的过程。它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综合(从条件出发)和分析(从问题出发)两种;教学方法可以先通过提问来指导学生,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口头推理,培养他们有步骤、有组织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实际操作,促进思维逐步抽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通过观察与实践,引导学生强化对感性材料的推理与判断,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操作前进行构思,把操作流程、思维转换、语言表达等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对数学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操作从动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又能更好地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饼状拼图,使得学生能够在分离和拼凑的过程中形成对分数的感知,进而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而在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法则进行演绎推理,基于课本上所列举的习题,让学生能够结合运算法则对每道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构思,并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将解题步骤呈现出来,由此更好地提升学生思维运转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初步推理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期间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融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思维形成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其自主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的意识,进而为构建良好的思维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邱伟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J].教师,2021(6):47-48.
[2]陈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学生深度学习[J].教育艺术,2021(3):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