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郑建娥
[导读] 本文的主旨为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提出一些策略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应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拉近学生与数学概念的距离、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等几方面入手,对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郑建娥    福建省晋江市梅岭街道双沟小学  362200
【摘要】本文的主旨为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提出一些策略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应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拉近学生与数学概念的距离、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等几方面入手,对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29-0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大力发展,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急需攻克的问题。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与提出的策略对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一、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关键要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从而挖掘自身的潜能。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很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灌输式的方式来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功能。此外,由于数学概念需要有一定的思维逻辑才能掌握,这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复杂,因而很多小学生会对数学学科产生畏难情绪,难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找质数》一节时,首先,教师先让学生们利用一定数量的正方形来拼凑长方形,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的直观化,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来推演质数的概念。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所拼凑的长方形的种类数量以及其所对应的因数进行记录,以便为后续形成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奠定基础。其次,当学生们做好记录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对自己所记录的表格进行观察,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对比。最后,学生们经过推论得出这些数中的因数数量并不相同,但又拥有一些相同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最终总结出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内涵。通过这种实践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手、眼、脑共同得到协调锻炼,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放,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1]。
        二、应拉近学生与数学概念的距离
        数学概念由于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导致小学生稚嫩的思维通常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养成,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拉近学生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事物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认识底和高》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素材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先播放多媒体素材动画,画面中有一个高速公路的限高杆,上边注明了限高3.8米,紧接着画面中驶来了一辆大货车,上边注明了从大货车的轮胎到货箱顶端高度共为4米。教师按下了暂停键,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大货车能顺利通过这个限高杆么?为什么?”有的学生表示不可能通过,因为大货车的高明显比限高杆规定的数据高了0.2米,也有的学生表示如果慢慢开,挤一挤应该能过去。教师没有立刻公布正确答案,而是继续播放视频,在视频中大货车没有顺利通过限高杆,被卡在了马路中央。于是教师又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货车为什么会被卡住?”这次学生们不再有分歧了,而是纷纷表示由于货车的高度超过了限高杆的限制。接着教师顺利的引入了本节的课程,向学生们系统讲述了“高”这一概念。在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辆车的司机,在不能返回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通过限高杆吗?”学生们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了正确答案。“由于长方体的货箱不能改变高度,那么圆形的轮胎因为里面充的是气体,可以适当的放出去一部分,以此来降低货车的总高度,能够达到限高杆的标准。”教师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数学概念的距离,而且使学生们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还应该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条理性、有秩序化的根据步骤去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清晰的判断问题的本质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分数基本性质》一节时,教师发现经常有学生在描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会忽视“零”的作用,而将概念直接定义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教师便通过几个小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如“这个相同的数字能不能是零?为什么?”、“5/7的分数单位是什么?7/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如果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那么这能说是分数不变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深度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极其必要的,是学生能否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拉近学生与数学概念的距离、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参考文献:
[1]杜昺睿.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8(12):133-134.
[2]张莉萍.浅谈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新尝试[J].新课程(上),2019,000(004):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