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喻绍仙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喻绍仙
[导读] 美术课作为小学美育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这也是小学美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并善于发现和创造美,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出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价值,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实际要求。

喻绍仙   云南省昆明市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  650000
【摘要】美术课作为小学美育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这也是小学美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并善于发现和创造美,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出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价值,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26-01

        引言
        基于新课标下我们可以看到,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创新。在当今这样一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标准变得越来越高,而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个较高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欣赏自我,同时对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树立也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而针对于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了现阶段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和探讨话题。
        一、加强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实现学生表现美能力的发展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较强的视觉感,就小学来说,往往对视觉感较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善于去观察和发现生活及学习中的美好事物,并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样化趣味教学方法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关面具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不同表情,喜怒、哀、乐,或者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班级同学的个性表情,然后相互猜测,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积极气氛,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面具的制作兴趣,进而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注重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从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但是这些美需要用我们的眼睛来观察和发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来对学生讲解美,那么学生所了解的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表面,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为了能够让学
        生深入感受到美的精髓,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结合,借助生活情境,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关颜色这一部分内容时,不能单纯的让学生对颜色进行记忆,应该让学生根据颜色来想象出与颜色相对应的事物,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颜色来完成手工制作,在动手制作的这一过程中加深对颜色的记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就小学生来说,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走神”这一情况,而要想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所谓的多媒体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教学内容以图片或视频及音频等形式播放展示给学生,以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从当前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有关风景方面的绘画教学时,如果只是以口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则很难让学生全面领悟到,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风景图片和视频直观的展示到学生面前,边播放边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吸收效果,并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片风景,感受并体会风景之美。
        四、借助活动开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和感受,实现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个方面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
        除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欣赏以外,在校园内还可以定期组织绘画作品展示活动的开展,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自主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通过绘画作品展示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论、相互学习,了解到自己在绘画上的不足,并对美术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单独参加,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但都是代表着整个班集体。针对于在活动中获奖的同学,教师需要给予表扬和适当奖励,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和成果;而对于没有获奖的同学,同样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努力在下一次活动中获奖。这些组织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既可以说是新课程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实际要求,同时也是当今时代下学生发展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提高重视。但是要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探索出最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措施,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精烽,陈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教育,2021(01):65.
[2]王瑞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路径[J].黑河教育,2020(12):66-67.
[3]蔡文敏.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J].读写算,2020(31):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