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尹红娟
[导读] 小学语文德育是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重要环节。以往教学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主要集中于说教式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教学效果较差。现如今,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得到了重视,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究分析。

尹红娟   楚州实验小学  223200
【摘要】小学语文德育是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重要环节。以往教学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主要集中于说教式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教学效果较差。现如今,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得到了重视,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53-0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
        第一,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提升学生思想意识。所以,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顺应社会人才要求。现如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高专业水平,还要具备高综合素养。为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从小学开始进行学生综合素养教育,渗透德育理念,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和古诗词挖掘德育精神,有助于学生思想意识、综合素质提升。第三,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基础。高素养是教育体制和社会人才培养共同的目标,同时也是满足学生主体发展必经之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扭曲价值观念。对此,以语文课程为媒介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极端思想,为今后成长发展发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美好品德,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同时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可以从情境创建、丰富教学资源、实践活动多方面展开,从而确保语文德育渗透有效性,寻找符合该阶段学生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理论教育,更加形象、生动的渗透语文德育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基石。
        (一)创设浓厚德育环境,实现潜移默化
        语文课程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特点,教师通过不同生动形象的元素创设浓厚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启迪,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理想的效果。具体过程为: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创建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徐诶状态与特点渗透德育知识。
        比如:在《飞夺泸定桥》教学前,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再读题目,总结该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飞夺泸定桥》影像,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当时战斗的残酷和激烈,战士们的勇敢无畏。随后,阅读文章并分析怎样攻取?“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这样不仅通过教材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深层含义又让学生缅怀先烈,珍稀当下的生活。



        (二)开展实践活动,融入德育理念
        适当的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德育教育,这也是德育教育融入生活的直接体现。因为只有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才能油然而生对文化的崇敬,坚决抵制腐朽和落后的文化,让德育理念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主题阅读或选读类的文章组织班级演讲比赛、朗读比赛、书画摄影大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真正的认识到文章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思想意识,发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的作用。活动组织时,教师应注意活动设计的可实施性,结合学生年龄差异设计,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录像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诗歌、名人故事讲述等活动提升学生爱国热情,达到德育渗透效果,让德育理念真正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三)深入挖掘教材,体会德育理念
        第一,诠释课题,融入德育理念。教师抓住课题并分析课题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接受德育教育,从中体会蕴藏的道理。例如:《怀念母亲》教学时,其课题为“怀念”,提问:文章为什么要怀念母亲。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作者从小离开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也没有为母亲尽孝道而自责、内疚。由于作者长期在国外对祖国目前也是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从作者的角度而言这两位“母亲”是值得怀念的。教师在诠释课题过程中就可以融入德育理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认识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必须要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第二,深入分析文章重点,融入德育理念。抓住重点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渗透德育教育,例如:《詹天佑》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影像激发学生思想情感,随着音乐朗读文章,引导学生将情感带入文章中。该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句话可以看出詹天佑在塞外勘测是多坚难、多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他遇到重重困难时,总想着:“要给藐视中国人的人一个有力的回击。如果就这样被困难屈服了,这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他能这样是因为有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以此引导学生体验詹天佑的爱国情感与爱国热情。第三,教学拓展。适当的教学拓展也有助于德育教育作用发挥,例如:在《长城》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班级人数划分为3组,各组选择2名导游并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由小组成员提问。此时,教师帮助答疑解惑构建和谐氛围。该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问题设计展开情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并引导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对勤劳的人民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德育素质。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成长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渗透德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德育育人作用,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的融合,为学生成长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彦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的有效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47.
[2]冯广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