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韦秋梅
[导读] 小学数学苏教版副主审沈重予老师提出:“适当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与后续学习密切相关的简单算法,能提升其数学素养。”由此可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记忆、思维和逻辑能力,对启迪其智慧,融汇贯通知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韦秋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苏教版副主审沈重予老师提出:“适当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与后续学习密切相关的简单算法,能提升其数学素养。”由此可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记忆、思维和逻辑能力,对启迪其智慧,融汇贯通知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51-01

        引言: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精心设计和指导各种算法练习,老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显,真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实现其智力和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也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适时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更好的算法,以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来构造主题教学,以游戏、竞赛等游戏化的训练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使他们进入到竞争的氛围中,避免了传统计算考试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也避免了小学生在枯燥的计算练习中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其在强烈求胜的欲望下更快更好地完成数学计算。老师还可以依靠游戏式的“计算接力”训练来展现小学生真实的计算能力,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尤其是在低年段教学中,老师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自觉选用更优的算法。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老师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设计基础练习题,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接力”的游戏训练,按照学生特性、能力等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其依排而坐,然后将准备好的计算卡分发给每组第一个成员,每人一题进行计算。老师则站在每组最后一个同学的旁边计时。计算卡片的依次流传既能增强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又能促进其形成团队意识。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课题的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使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探知的乐趣。森林里住着一只热情好客的小兔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邀请了众多的小动物到家里参加“茶话会”。


他订了2箱饮料,一个盒子有9瓶,一个箱子有5瓶,请问:小兔一共准备了几瓶饮料?同学们能计算一下吗?老师通过引入学生喜欢的生活聚会场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共鸣感和好奇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强化训练,培养计算思维
        口算作为评判学生计算能力强弱的重要模块之一,其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口语计算,在每节数学课前2~3分钟的时间,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开展列车接力的口算练习活动。例如,在“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中,由于学生早已接触过相关的加减运算,学生对此类的计算已有初步的认知。那么,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就应聚焦于学生计算的熟练度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感受到数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感受到学习数学计算和将其运用于实践的乐趣。另外,估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字敏感性。因此,老师有必要加强估算训练,善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强化“估算-计算-验算”的数学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直觉思维。
        3.养成良好习惯,减少计算错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精准度的前提和保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更是教师日常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避免学生因粗心大意导致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情况。一是引导学生认真、及时进行校对。在解题过程中,对于题目中已知的数字、符号以及逻辑等,学生都要一一核对,确保没有遗漏;二是教学生考试方法,使他们能仔细检查问题,并要求学生把问题看清楚。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老师要要求学生标注序号,确定操作顺序,并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法;三是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数字、公式时字迹要整齐规范。老师要培养学生书写标准草案的习惯,防止学生在草案上随意乱写。数字要对齐,数字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不得挤在一起,以免出错;四是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其形成自觉验算的习惯。一般的校验方法有多重算法、逆算法、可换加法乘法器等。老师应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1]。以上这些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少犯错误,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结论:
        简而言之,计算是巩固和创新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既能加强学生对概念、公式等知识的记忆和探索,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观察能力,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有了全新的界定和解读。数学计算能力成为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