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 崔素敏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崔素敏
[导读] 由于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小学生在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瓶颈。在以往教学模式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解决这类难题时,通常是采用题海战术法来促进学生同类型题目解题效率的提升。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尝试将数学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为高效且轻松的开展数学学习。

崔素敏   清远市佛冈县第二小学  511600
【摘要】由于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小学生在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瓶颈。在以往教学模式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解决这类难题时,通常是采用题海战术法来促进学生同类型题目解题效率的提升。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尝试将数学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为高效且轻松的开展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50-01

        引言:
        数学思想是指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的总称。数学思想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适合学生的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效率的提升,还能为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起铺垫基础。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效性措施以及具有的实质性价值与意义。
        一、数学思想的概念及特征
        (一)数学思想的概念
        数学思想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数学研究当中对数学理论的核心认识,数学思想是以理论的形式而存在,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外在彰显形式。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学生透彻的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思路与有关措施。
        (二)数学思想的特征
        在小学数学当中,数学思想总共分为普遍性、系统性以及明确性三个特征。普遍性指的是几乎每个数学知识中都存在数学思想,但是需要教师深入的开发,并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取出来,将其应用到数学知识学习中;系统性指的是数学思想与常规的数学知识问题解决方法相同,它是一个健全的体系,学生需要对该数学思想进行全面的掌握与把控,才能够正确且高效的使用数学思想;明确性指的是数学思想在教学当中是准确、清晰的且较为健全的阐述体系,是一直能够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根本理念。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效性措施
        (一) 在知识形成中渗透化归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环节不可或缺,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并让他们将其联系到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当中,小学生学习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较弱,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中,应当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来实施新课导入环节。在此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初步认识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之外,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采用高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数学化归思想的有效掌握。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有关知识的讲解时,即使很多学生都对梯形有大致的认知,但是由于其基础较为薄弱,梯形面积的求解方式对其来说尤为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将化归思想渗透其中,促使其通过化归思想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具体实践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将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之后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出来,最终得出梯形的面积。学生在化归思想的应用时,不仅巩固与深化了旧知识,同时还加强了对本节课内容的透彻理解与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类思想是其中最为基础且关键的一类思想分类,主要是根据特征的差异与相似选择是否为一类。这类思想不但能够促进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还能够在生活中广泛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够有效整理有关数学概念,避免混淆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学习角度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预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先分出锐角、直角与钝角,再展开细分,教师将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教授给学生,并利用信息技术设施或者板书演示,先给出50°、60°、70°,再给出40°、100°、90°,随后提问:“谁知道这几个三角形属于那种三角形呢?”,学生跟随问题对三类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师随机挑选学生回答结论。由此观之,分类思想虽然应用简单且直观,但是却也是至为关键的基础思想。
        (三)在基本运算中渗透假设思想
        假设思想是将联想与想象能力作为基础,对所需要解答的问题进行假设猜定。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而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猜测与假设。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当要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升。四则运算法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于这些知识很难深刻且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基本运算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假设思想的渗透。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律》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将假设思想渗入其中,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创设有关情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博物馆一日游活动,该博物馆门票为50元一张,平均每天接待300人,某节日实施优惠政策后顾客增加30%,收入上涨20%,那么优惠后的门票价格为多少?要想解决该问题,教师就应当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将假设思想渗透其中,带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数量关系,得知优惠后的门票价格与顾客数量以及收入成一定比例,顾客数量多少可以忽略不计,只需将顾客数量假设为 “单位1”即可。那么优惠后的顾客数量即是1×(1+30%)=1.3;由于优惠前收入为1×50,因此优惠后的收入就为1×50×(1+20%)=60,因此得出优惠后的门票价格是60÷1.3=46.1(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数学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多方面能力全面发展,从而在后续深入性的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思想的运用来更为准确且高效的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的挖掘与提取数学思想,并将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为高效课堂的建立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丽娟 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J]. 教育研究, 2020, 3(8).
[2]朱峪.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4):6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