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潘娟
[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塑造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高中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提升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复杂且充满冲突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塑造三观,找寻学生的正确发展方向,所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素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简单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几项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

潘娟    江西省昌江一中  333000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塑造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高中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提升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复杂且充满冲突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塑造三观,找寻学生的正确发展方向,所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素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简单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几项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帮助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49-01

        传统民族文化凝聚了历史长河中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文明以及民族风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特质的展示,对后代的道德理念、文化文明及处世哲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学习许多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并合理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来思考问题,分辨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如今思想文化碰撞、矛盾冲突显著的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能够正确地去辨析互联网中存在的各类因素,从而树立正确且积极向上的三观。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第一,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德和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也通过不断地沉淀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理论体系,许多古人优秀的道德理想和思维观念仍然会对后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对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点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传承的重要精神[1]。
        第二,高中语文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归属感。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从苦难中崛起在悲痛中发展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记载的英雄人物和优秀人才对现代人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同时历史记载中的苦痛和灾难也在不断地激励着我们的爱国情怀。如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我们的责任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休、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激励着我们的爱国情感等等,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深对我国历史和如今国情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爱国情感的意义。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思想观念开始渗透进国内,比如崇洋媚外、拜金等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思想会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且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明辨不利于成长的不良思想潮流[2]。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深挖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其音律和节奏上十分规整和富有旋律,吸引了许多学生,而语文教材中富含道德、民风、思想观念、优秀品质等各方面的有助于学习和成长的元素,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多重视语文应试技巧,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写作手法的讲解上,会大篇幅地为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学习重点的强调,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课文背诵,没有重视对教材中古诗文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对学生的引导,这只会加深学生重技巧轻思想的理念,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越来越低,也丧失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入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观念,比如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除了对基本内容的讲解外,还需要为学生拓展作者生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创作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缘由,同时能够根据代入感的去体验作者登临怀古时的复杂心情,更能体会作者想要抒发的忧国忧民和爱国情感,自身空有抱负的愤懑之情,在引导学生体会古人情感的同时,进一步的调动学生的热血和爱国之情[3]。
        (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对当今社会、科技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学习《师说》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文的翻译,还需要深入地通过文章去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意图,文章中所提出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虽然不符合作者所处年代的思想,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强调达者为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方方面面都优于别人。另一方面,能够将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化和合理化,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和改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三)丰富教学手段,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优势,将多媒体合理应用于语文教学课堂,比如一些难以理解,十分拗口的古诗文,如《离骚》等,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中播放与之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或者有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古诗文魅力,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古诗文学习的难度,通过有关视频解说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精神。此外还可通过情境式教学的方式来丰富教学模式,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演绎典型的历史事件或者故事,在进行编排的过程中就能够对历史和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荆轲刺秦王》之后,就可安排学生来演绎故事情节,通过细节方面的学习,比如着装、行走以及礼仪等方面的学习,能更深入地体验传统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4]。
        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渗透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思想观念、待人接物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雅婷,徐梅.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6:131-134.
[2]杨芬.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9,06:112-113.
[3]柴兆科.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革新,2019,11:27.
[4]郭志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09: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