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张仕安
[导读]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不仅仅需要传授他们知识,还需要有效地提升他们分析能力及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综合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解题的兴趣、启发思维,渗透解题的方法、善于总结反思,提高能力这几方面,合理地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课程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要求都比一般课程高。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打好计算基础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培养解题思维的重要时期

张仕安     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不仅仅需要传授他们知识,还需要有效地提升他们分析能力及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综合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解题的兴趣、启发思维,渗透解题的方法、善于总结反思,提高能力这几方面,合理地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课程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要求都比一般课程高。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打好计算基础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培养解题思维的重要时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初中数学老师不能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数学教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285-01

        初中数学的知识相对于高中的数学知识来说是较为简单的,整体的知识体系不会过于复杂。但是因为学生在小学时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所以还应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健全其数学知识体系。初中数学包含的知识比较多,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数”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图”有关的内容。因为这两个方面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就常常会通过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而且要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展现出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展现出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还可以把数学解题思维应用到其他科目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数学解题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初中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根本在于题目的练习,但目前解题对许多初中生而言都是枯燥无聊的,教师布置数学习题量越多就会越容易激起学生们厌学的情绪,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尽量避免题海的战术,典型数学的例题可以多选一些,做到精炼及精讲,并适当地创新问题提出的形式,把这些问题结合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丰富学生们情感的体验。创建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应该立足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目标,符合学生生活的兴趣及实际,提高数学问题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激发他们解题的兴趣,防止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产生厌烦及的心理。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时,应该把例题有效地结合到具体的情境中来,如学校计划组织本班48名同学加入到植树的活动中,但是目前有个问题,每名同学只可以选择种5可树或者挖3个树坑,那么要想使得种树的数量和刚好挖树坑的数量相等,我们需要如何安排人员呢?这是属于该方程的实际问题,把它结合到情境中就可以比直接地提出数学问题更加地有趣,可以更好拉近同学和问题间的距离,充分地调动他们解答及思考的热情,且营造了活泼且积极的氛围,激发他们解题的兴趣。
        二、灵活使用迁移法,提高学生生的解题迁移能力
        在培养初中生解题能力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要充分使用关联转移法,把相似性应用到有关的解题条件与思路上面。通过迁移法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个课题内容能够和实际生活相比较,可以把课题背景设置成生活中的几何、体育活动或者财务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计算生活中的工业、农业生产效率等问题。但是教师一定在注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增加学生对这些课题的理解与分析。另外,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也能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亲密度,进而减少在解题中的心理压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会出现对与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准确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去认真分析问题,把错误的想法、正确的想法和答案相联系,通过对与与分析去找出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学习能力。



        三、关注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审题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因为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征,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要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时候,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含义,让学生可以及时找出题目中的重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几何问题时,就能够引导学生在审题中找出明显的条件;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画出草图并标出辅助线,帮助其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已知条件与题目之间相联系的能力;最后,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问题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的联系去分析多种类型的数学题,进而让学生了解多种题目的解题方式,以便在以后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具有针对性,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难的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难理解的题,要增添一些与之数量关系相同、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先解熟悉的题,再解生疏的题。
        2.联系正误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3.联系题型对比。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强化反思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反思能力
        反思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通过对错题、难题的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弱点、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对自己来说较难的问题,便于学生利用专项训练去提高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完善弱点。在反思教学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担起教授者、监督者的作用,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找到并罗列出自己的错误及原因;然后再对其进行分类,如审题错误、计算错误能够归类到粗心类,知识点记忆错误、没有解题思路能够归类到知识体系类等;接着再把错题进行分类整理,便于以后的复习。另外,数学教师也应该要教给学生错题延伸思考的方法,如怎样防止粗心而产生错误,出现了知识体系类型的错误以后要了解有关知识点,没有使用最好解题方式的话要思考怎样在以后的解题中拓展思路等。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要让学生把自己在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记下来,并写出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科目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其对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在强调新课改以后,还应该要重新理解与定义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也要重视更新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既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更需要学生自我培养与练习。两者缺一不可,学生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证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