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
抚顺市二十六中学 辽宁抚顺 113006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的点滴认识、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总结“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并提出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一、对核心素养的点滴认识
素质教育的提出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以分论英雄”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后天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培养。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文化底蕴、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多面的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师爱于生是教师的核心素养
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师道,而师道的核心是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求回报的真情,一味付出的甘愿,这才是师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爱,严格严厉也是爱,然而严格的背后不仅仅是约束,更是磨练、是殷切、是激励、是关怀。我们常常模糊了对师爱的理解,任何情况下我们选择鼓励、关怀学生,然而没有与约束同行的教育,学生只会在阳光下玩耍,不会在阴雨下奔跑。
教师的爱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居高临下不是平等,口不择言更不是尊重,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真心,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定是老师的胸怀,容纳了孩子的缺点就会给孩子多一种优点的机会,你的宽容让孩子学会的反省,学会了不断完善自我,你的爱也成就了孩子更美的未来。
三、“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教师的职业特征是“教书育人”,应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将人的修养、能力作为教育前提。课堂上包含着学生的自律、合作和包容;作业中蕴含着学生的责任、时间观和效率观;活动中蕴藏着拼搏、团结和意志;劳动中凸显着理解、付出和感恩。这些远远比知识更重要,所以这不禁让我思考,“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
作为语文教师,明确“语文素养”尤为重要。“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实用,这样反而导致学生精神世界的缺失,没有文化的积淀,技能精干也是教育上的失败。
“语文素养”的提出,增加了文化品位及修养,体现了语文的特点,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现实能力与前瞻能力的综合性的追求。这是教育上的突破,知识、能力、修养的完美结合下,一定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着眼能力,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思维
1、学会质疑,畅游学海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先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内心燃起对知识的渴望。老师如果能够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抓住重难点质疑,抓住矛盾冲突质疑,抓住文题文眼质疑,多角度多方位的提问,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多角度,多途径的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升,可以任游书海。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
2、文本对话,悟情悟理
语文课堂既是一曲悠扬婉转的歌,又是一曲激昂澎湃的曲,滋润着干涸的心田,触动着温暖的心灵。与文本对话,如同与名人畅谈,读着读着,感悟到了人间的真、善、美,品着品着,摒弃着人间的假、恶、丑。读是理解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涵,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提升不仅仅是能力,对人生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3、适当想象,入文入境
科学离不开想象,教育同样离不开想象。文字空洞苍白,是想象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生动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字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和作者一起走进作品,身临其境的经历,设身处地的思考,感同身受的体会,得到熏陶,收到感染,获得启示;再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文字有了色彩,文字有了感情,读中悟情,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
(二)品味语言,在积累中传承文化
有一种语言荡涤心灵,有一种交流温暖心田,语言的美不仅仅是说的清楚,更大的魅力是描绘美景诉述情怀。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为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老师应充分利用其价值。美的文字,美的画面,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想象、揣摩,不进收获了知识上的理解,更能体会文中的感情,一缕情丝涌入学生的情怀,化作激励,化作勇气,化作奋飞的动力。
其次多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多积累美的语言,通过主题阅读、背诵古诗、国学经典,鉴赏优美文段,给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子扎根就会发芽,希望祖国传统文化,开花、发扬。
(三)习得语言,写作中学会运用与创造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课堂上的一次仿写,课后的一次练笔,读书后的一段感悟,经历后的一段述说,都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中得到提高。然而在写作中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写什么?怎么写?需要老师将讲读课与写作课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从文中悟得写法,有话可写。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创造了精妙的语言的同时,表达出了内心的情感与人生的感悟。
(四)走出教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不仅要停留在课堂,更需要走到课堂外,扩大阅读范围,加强语文时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学生常常不知道一部名著要都什么,这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领学生去阅读,“文中哪个情节让你感到意外?”“哪个情节是你事先想到的”这些问题一定会让孩子读出质量,读出情感。当然有必要的读出平台还需要老师去搭建,”课前一讲“”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把语文和生活练习起来,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等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会、文体竞赛、朗读比赛、公益劳动、新年贺词的征集等等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语文不再是鲁迅,李白,而是带着鲁迅李白游历今天的生活,和名人名家对话,在实践中体验,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语文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语文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栗旭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11):20-21.
[2] 杨鸿英.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甘肃教育. 2020,(2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