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河北省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是最为基础的一门科目,除了要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推进,将核心素养融入各科教学中成为了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文就对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养成和认知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语文重在基础,学好小学语文能为学生打下很好的语言基础,也能间接的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可以说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引导课。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终身发展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读、多思考、多写,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学修养,非常有利于道德观的提高,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对学生培养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其中包括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个人素质、合作能力、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新时代的发展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满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实现科学文化综合发展的观念,也有利于实现现代教学目标的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属于基础性内容,语文属于语言教学和汉语学习的重点,内容上渗透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因此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的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打破传统教学的传统,创新教学方式促进现代教学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质感和深度,展现出语文蕴含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化教育程度严重,核心素养发挥不好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喜欢活动,并且乐意去与别人沟通交流。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抓住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单一,一般过程为教师讲解语文知识、学生记忆并了解、教师布置作业的过程,整个过程教师作为主导者将一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强加在学生身上,造成学生兴趣一般,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在学习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心品质和全面性发展不好,课堂效率低下,核心素养在语文中得不到体现。
(二)不能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由于在教学中教师被动的让学生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比较差,无法从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教师的引导性比较差,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学习语文的基础技能和方法,不能根据上下文的链接去推测一些生字的意思,这就造成学生推理能力比较弱,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学习能力比较弱,失去了核心素养中的主动探究的要求。
(三)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不够
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到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度,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当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书本为主,很少将书本内容同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学生虽然识字和阅读水平提高了,但是缺少传统文化熏陶,情感得不到交流,文化素养和文化素质比较低,语文学习实际上失去了价值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观
为了促进素质教育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制定从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方针,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老师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素质来制定教学计划。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去理解学习内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的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进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网络多媒体的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的模式,利用学生们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互联网新媒体作为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二)构建语言方法
语言作为生活中人们交流共同的重要手段,受到文字的影响,正在不断的丰富语言的内涵,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沟通方法。所以,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自身的构建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语言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并且能够很好的让他人所理解,加强沟通自身的有效性。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合理运用,掌握相应的词句。例如,在《坐进观天》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让学生掌握在这其中所包括的生字,比如观、话、井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字,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将其正确的连成一段话可能就较为困难。教师在这过程中就需要真正的考虑到学生自身情况,将学生没有遇到过的生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什么情况下能够用到喝这个生字?”,学生就能够踊跃发言,喝水、喝牛奶等等,那么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什么喝?,学生回答到“嘴”,教师继续引导说:“所以喝是口字旁”,这样学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开发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出现非常多的古怪思想,可能突然会对一个未知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小学语文教材与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契合度非常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范读文章,然后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为什么小壁虎会找其他的小动物去借尾巴,后来为什么小壁虎自己长出了尾巴?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拓展自身思维,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也可以使教师快速分析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文章中心思想,让学生明白任何小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所存在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延伸方式升华文章的核心思想。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四)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跟审美有关,因此教学中,可以将其跟古诗词鉴赏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其中美,学会美的表达,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教学,让小学生模拟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以此来让小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表达看法,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保证了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现代教育相比较,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核心素养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通过小学语文学习提升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努力。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向莉.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J].学周刊,2020(11):105—106.
[2]汤雨鑫,于敏章.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107—109.
[3]何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55—56.
[4]王学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0(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