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莉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710043
摘要:在新教改背景下,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手段来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此,本文就思维可视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思维可视化;运用
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讲,其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当前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想顺利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就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合理高效的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以此来大大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1思维可视化的含义
简单来讲,思维可视化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原本不可视的思维转变成一种可见的状态[1]。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针对部分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晰,或者是只能选择口述的思考方法,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抽象的思维转变成一些较为直观、形象的流程图或者是模式图,以此来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效率。而对于语文来讲,其本身就属于一门较为具象化的学科,但从其教材内容来看,大多描述的是某一具体的事物或者是某一种情感;但站在另外一个视角来看,语文是抽象的。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所表达的内容都是文学性的,而文学本身就是抽象的代名词。为此,针对学生无法理解的语文知识,教师就可以运营可视化思维,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化。
2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运用策略
2.1思维可视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高中语文这一学科来讲,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高中语文的多数教材内容均为文学作用[2]。而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就较为抽象,因此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并与作业一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蜀道难》教学为例,由于其属于唐代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蜀道“难”的理解难度,并且也无法理解李白写蜀道“难”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蜀道的“难”充分地展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在例如,学生在阅读与学习《出师表》一文时也具备较大的难度。《出师表》是由著名的思想家与军事家诸葛亮所著的,其内容主要是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君王的忠心,以及对旧主知遇之恩的感激。由于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的文章,年代较为久远,在语言表现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会自然而然的增加学生阅读与理解这篇文章的难度,并且也十分不利于学生领悟与把握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与真实情感。为此。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要先为学生详细交代其时代背景,并将这篇文章放到具体的情境之中,以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思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图与模式图,就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思维图与模式图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在具体实践中,在模式图或思维图的箭头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手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教师在对《游褒禅山记》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来将游褒禅山的整个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以此来让原本枯燥难懂的文言文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同时,学生在观看图片与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旁观者向第一人称的转变,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对《游褒禅山记》进行理解。
2.2思维可视化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讲,表达能力是其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该种能力具体包括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所体现出了的均属于同一种思维。当学生在进行表达时,其大脑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路线来支持其进行口头或者是书面表达。而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求其通过文字来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为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先具备独立的思维[4]。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大多是让学生先想好词汇,通过大脑的加工后,再表达出来,这种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写作效率,同时也会花费较长的写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图有条理地展现出来,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文题目要求的理解,同时也十分有利于教师高效开展写作教学。基于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运用与发挥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优势。
首先,要发散学生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就会认为没有写作素材可以应用到作业写作的过程中。但当学生的思维打开后,若毫无边际,这也会导致其写作物素材可用。为此,教师就要站在思维分级发散的角度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管理。例如,以春节为主题,一级思维就要先发散到人、事、物上;二级思维就要分散到放鞭炮、包饺子、贴对联等方面。再具体一些来讲,人可以发展到家人、亲戚、朋友与同学等。在此过程中,若要站在春节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思考,就要属于更高一级的思维。
其次,要聚合学生的思维。待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后,教师就要适度的聚合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个性以及具体的表达需要,自主选择思维的发散方向,并朝着该表达目的不断地深入[5]。例如,当学生选择将吃年夜饭这件事当作作文写作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吃年夜饭之前、吃年夜饭过程中、吃年夜饭之后的具体时间、详细地点、真实事件、情感感受以及每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变化过程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发散,以此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提高作文写作的总体水平。
最后,要将风格转换成语言。高中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思维只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当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思维后,更为关键的就是要将思维转变成语言,通过这一环节才可以真正地完成一篇作文。除此之外,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确定了生活中的人、事、物之后,就要应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与生动形象的词句等文学表达方式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以此来顺利地完成思维的转换过程。
结束语
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十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各种能力的培养需求。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眼实际,高效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多重优势,以此来对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史素青.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1):49.
[2]辛小霞.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运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52):212-213.
[3]刘美娜.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运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19):21.
[4]夏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运用策略[J].甘肃教育,2020(5):59.
[5]何全斌.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57):46.
姓名:王亚莉;出生年月:1979.10;性别:女;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中教高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单位名称: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主要从事工作:高中语文教学。单位邮编:7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