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罗明贺
[导读] 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探究
        罗明贺
        湖北省麻城市中馆驿镇浮桥河中学   湖北麻城   438304

        摘要: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探究,确保能够高度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活动提出的各项要求,保障整体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更为高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本文将对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1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1 对学生实行全方面的素质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没有纳入考核内容,但是阅读短文和分析并回答问题的题目很多,作文分数占的比例也不小。所以,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学生的分数,对于语文课时的安排不够充分,没有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重点,这不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教学要撇开弊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增加学生求知的兴趣,将语言表达与训练等环节融入到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唐代刘禹锡写的《陋室铭》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要出一道选择题引领学生积极发言,假如有一座价值不菲、富丽堂皇的豪华大厦供你居住,但要求你对外界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伤害自己最亲的家人。还有一间简陋整洁的茅草房屋,茅草房四周青草茵茵,鲜花飘香宜人,清澈且缓缓流动的溪水谱写着动人心弦的乐章,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陪着你,你选择居住在哪呢?这时候学生一定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打开思路,展开丰富的联想,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兴致勃勃地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引入正文,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作者的陋室环境是什么样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的主人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高雅脱俗,德才兼备的人。教师合理的设疑,学生认真阅读,发现问题,并积极发言解答问题,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2 吟诵法
        打破学生一句一句跟读,让学生通过吟诵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美的氛围,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赏析中发现文章线索,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例如,在《桃花源记》一课中,首先教师介绍文章人物背景,然后通过导入“世外桃源”一词,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课文,通过诵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复述,这样不仅能打破学生的固性思维,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得到具体的感受。例如,在教授蒲松龄的《狼》一课中,可以配上图像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狼形象的理解,而后提出问题:屠夫在从遇见狼后并杀死狼时的心理出现了哪些变化?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把文章用自己的话改成一篇故事讲给大家。教师通过情境式的教学让学生增强自身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用现代语言替代古语法,调整语句语序,然后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语,加大词汇量,通过小组研究,展开想象,咀嚼语句,消化知识。往往学生通过阅读觉得明白了课文意思,而翻译的时候吃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掌握翻译规律,强调古语和现代语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


1.3 融入传统文化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还需要进行传统文化的合理融入,确保能够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科学培养,使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传统文化教育的科学开展,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展,对其进行语文素养的科学培养。语文教师在具体融入传统文化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确保学生对古文写作具有更为深刻的感受。
        例如,在进行《登岳阳楼》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词,感受洞庭湖的具体情景和杜甫的心情,确保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杜甫壮志难酬、愁思未解的心理。通过传统文化的合理融入,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诗词中的相关词句,确保学生可以更高程度地掌握写作技巧,感受作者表达的具体情感,不仅能够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还可以对其人文精神进行科学培养,为后期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4 课外延伸法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只在课堂上教学是比较单一的,教师还要做到课外延伸,由课堂上联系到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能力。例如,在《花木兰》一课中,通过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她的优良品德后,延伸到课外赞美英雄,让学生搜集关于女英雄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从而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是讲授知识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内容时,在教学环节中将语言表达穿插入所讲内容之中,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语气、融洽的课堂氛围,生动形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课堂效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培养。运用赏析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和分析课文,对于议论性的文言文学生要学会分析论点,对于记叙性的文言文,要分析时间顺序、空间变化、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等,找出文章中心思想,赏析也包括学生对文章的鉴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文言文反射出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辨别。学生在文言文鉴赏时不能脱离文章中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作者的生活年代和社会地位,不能对古人提出特殊的要求,更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评价,要将自己设身其中。
1.5 “教法”服务于“学法”,启发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教师的教学方法需与学生学习方法契合,以学法反应教师的教法,两者互相独立又有紧密联系。语文课堂中师生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学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学生变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即教师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方法与策略,通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方法的统一。由此建立的语文高效课堂中需要教师的教法为学生学法服务,此不但体现了现代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保持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呢?可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入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根据其课中的学习反应,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后,其对课文的理解与情感的感受能力也会加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此过程中教师要乐于教、善于教,才能让学生会学习,促使语文教学迸发生机。
2 结束语
        综上,语文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语文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初中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其不但连接了小学语文知识,还为高中语文教学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此我们要重视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等,更好地为高效语文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金霞.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83-184.
[2]李宏专.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3-14.
[3]朱民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