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之我见——让幼儿的想象在“肯定”的世界中畅行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方月明
[导读] 对幼儿美术如何教育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一个急迫解决的大课题
        方月明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三明市365100
        摘要:对幼儿美术如何教育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一个急迫解决的大课题。纵观幼儿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幼儿的世界是诗、是童话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则是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客观世界。具体地说,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并加以重新组合,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肯定评价;激发想象;提升能力
        引言:在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成人规定的有关美术创作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象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种独特的现象,体现出学前儿童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我们应当对儿童的这种创造力给予赞赏和鼓励。本人认为对幼儿美术教育中施行“肯定”评价教育,是一个行之很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肯定,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
        肯定,就是对幼儿的理解、尊重,即是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去思考与评判幼儿的美术作品,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与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幼儿的世界里,这句话也是成立的。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与情感,作为成年人绝对不能用自已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所谓的作品“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从而扼杀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因此,对于幼儿的美术创作,幼儿教师必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例如:小班《五颜六色的泡泡》的活动,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在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玩游戏:“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鼓励幼儿对泡泡的外形、颜色进行大胆的描述,因为语言表达在美术活动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后面的绘画表现做好铺垫。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三种不同的绘画材料,鼓励幼儿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种绘画材料,大胆地将自已观察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泡泡用不的颜色表现出来,教师不用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过于强调画圆往往就失去了绘画活动带给孩子的快乐。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对幼儿大大小小的泡泡都做出了正面的评价,让幼儿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了想象力。
        二、厘清肯定,构建幼儿想象的平台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困惑
        1.灌输方法,思想陈旧
        使用灌输的方法,会形成幼儿的思维成定式,即幼儿会在潜意识中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并且还会让幼儿的想象失去活力与空间,久而久之幼儿将会对教师产生非常严重的依赖性。采取灌输方法的艺术教育不但不能发挥自由创造的功能,反而捆绑了自由想象、创造的能力。
        2.临摹写生,限制想象
            让幼儿进行长期的临摹和呆板的写生,其缺陷主要是评价作品的标准是作品与摹本或写生对象的相似程度,其中构图、造型、色彩、方法、步骤等都有严格规定,幼儿只能被动、机械地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在这样的教学中,幼儿生命的脉搏以及内在的精神生活就很少有机会自然地表现出来。
        (二)当今美术教育的误区
        1.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扼杀幼儿想象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承认、面对幼儿之间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不能用成人的标准与要求,去考量幼儿的美术创作。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幼儿作品,一定要幼儿依葫芦画瓢,那将对幼儿美术创作想象进行致命的打击,从而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2.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从而扼杀了幼儿想象与创造的思想,提供范画一定要幼儿依葫芦画瓢,来评判幼儿画的像不像、好不好。幼儿觉得自己画的与教师的一样,就是最好的,终日在“自我满足”中沾沾自喜,没有了提升的欲望,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同样时间一长,结果幼儿只会按教师的要求去模仿,不会自己想象,这也是对幼儿想象的一种伤害——捧杀,幼儿对美术的想象创作就会失去兴趣与动力。
        (三)肯定的界限与尺度
        肯定评价教育,不是全面否定幼儿的创作,也不是全面无原则的肯定幼儿的创作。它是对幼儿做出积极、正面导向、有延伸性、有助于促进幼儿对美术学习整体提升的全面评价教育。
        以幼儿画的画看不懂这个为例,首先我们要反思幼儿的画看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其实幼儿的画看不懂正表明幼儿是用自已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已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已的情感与意愿。如3—4岁的幼儿处于象征期,开始用线条和极其简单的图形的组合来表征自已所感知过的东西,这时受限于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幼儿画的画虽然不像,但这是他对事物的表现形式。此时教师面对幼儿的画,就应给予正面、积极、有延伸性的肯定评价。其次,幼儿的画看不懂,意味着他们的画“形”不像。此时教师就更应仔细听幼儿解释自已的作品,从而体会幼儿的另一种“神”似,从而打开幼儿内心深处的“灵性”,从而也激发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三、举措肯定,夯实幼儿想象的基础
        (一)积极鼓励幼儿自由想象的美术创造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积极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是进行艺术创造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教师要认识到并利用儿童学习艺术的优势,以启发、提示、引导、鼓励为主,建立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只有允许幼儿无限制的创造,才有可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美术潜能。
        (二)通过游戏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良好幼儿美术氛围  
        游戏是一种能够促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它具有综合地发展和表现艺术的功能。美术教育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形式为游戏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
           (三)循序渐进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技巧训练
        幼儿在各项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把肯定教育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的层次。使肯定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做到有意的、有理的、有趣的、有效的,最终形成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美术表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过一味地以灌输和模仿的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美术创造。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需要用一种发展的观点来看幼儿的美术创造。
        即“点—线—面”的方法。开始时,应当允许幼儿尽量自然地去表现,然后通过仔细的指导,为创造满意的表现效果而提供接触技巧的机会,最后,在幼儿有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和目标意识之后,让他去接触大量的艺术作品中,以便使幼儿看到艺术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只要幼儿接触别人的艺术作品时,不认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十分有限,那么他在模仿别人的艺术作品过程中,他自己的艺术才能才不会爱到束缚,才会有所领悟、有所收益。幼儿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时时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从而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一颗耐心、一颗细心、一颗爱心去面对全体幼儿,用肯定评价教育幼儿的美术创作,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想象,让幼儿学习美术之路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李季湄.冯晓霞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3月
        [2]《福建幼儿教育》王文红  主编  浙江教育报社  2016年3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