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班班级的常规管理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杜紫萍
[导读] 常规是指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常规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紫萍
        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404000
        
        摘要:常规是指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常规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班孩子。小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建立班级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呢?本文将谈谈小班幼儿的班级常规管理和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人在生活中都会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好的习惯可以成就大事业,而坏的习惯则能毁掉人的一生,小班孩子正是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班级良好常规的管理则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一个班级是否有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若常规没有建立好,孩子就不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觉得带班很累而影响教学质量。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可塑性强,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班是班级常规建立的最佳时期,那么,要怎样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良好的师幼情感是基础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培养幼儿常规的基础。小班孩子刚入园,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心理会感到焦虑、恐惧、没安全感。这时,老师温暖的怀抱,温柔的话儿,都能很好的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慢慢的依恋上老师,从而建立好的情感基础。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教师则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在孩子困难的时候多帮助他们。我们班有个叫一一的小男生,在家睡觉习惯了妈妈挠背背才睡,当我发现他这个特点的时候,和班上老师商量好,每天中午午睡时也学妈妈的样子给他轻轻的挠背,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入睡的孩子。有的孩子不会自己穿鞋子,不会独立的小便,不会提裤子等等,而我们总是耐心的帮助他们,孩子在我们的关怀下也渐渐的爱上了我们。豪豪小朋友是个外表很坚强的小男生,刚入园那几天,他不习惯,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但他不会大声哭出来,只是默默的躲着流泪,看到这一切,我轻轻的把他拉到我的身边,像朋友一样的和他聊天,他很乐意跟我讲他的家人和他认为好玩的事,讲了两天就把我当朋友了,然后每天放学前,奖励他勇敢的小贴纸,和他拉钩让他明天早点来,一周不到的时间,这个孩子居然能开开心心的来上学了。所以说,只有在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感情基础上,教师才能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二、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常规
        (一)榜样激励法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事物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修养,把做人与教书结合起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叫孩子爱惜粮食,不剩饭剩菜,自己首先每顿就得吃完;叫孩子遵守秩序,自己能不能横穿马路;要求孩子安安静静的午睡,自己就要认真的照看孩子,不能和其他的老师聊天或是说电话等。除了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还可多多表扬遵守规则的孩子,用表扬同伴的方法激励孩子的进步,也可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形象作为榜样激励。


        (二)游戏引发兴趣法
        教师根据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用游戏的形式或游戏的口吻激发孩子学习常规,把对孩子的要求转化为孩子内部的需求。如:小班的孩子对排队这件事很为难,当我们说成一起搭火车时孩子就很乐意了,还能很轻松就完成了这件事,在孩子排队走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一起念儿歌“小火车,呜呜叫,过山洞,过铁桥,契卡契卡一直跑,呜——”。又如:我们教小班的孩子穿衣服,我们同样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小老鼠,抓领子,钻山洞...”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学好这个本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如:孩子不爱喝白开水,老师利用幽默生动的游戏化口吻说:“小汽车没油啦,快给小汽车加满油才跑得快哦”。
        (三)班级管理一致法
        幼儿良好常规的的培养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这个过程是长期的而缓慢的。这需要班上的两位教师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的统一。在给孩子制定常规时,班级两位老师必须要达成思想的一致性,在指导幼儿常规训练前,老师们要在一起商讨、沟通制定班级的常规,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个时期的重点目标,做到常规培养的统一性与持续性。
        (四)环境影响法
        幼儿园的常规管理要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个一定要从小班抓起。在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会说话”的教室环境对孩子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如:我们的进餐约定,午睡约定,区域活动的进区要求等等。这些并不是老师们制定的,而是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出来的,最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醒孩子遵守的约定。
        三、家园配合落实常规
        (一)家访与交流群
        家访教师对班中的幼儿逐一进行家访工作,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兴趣喜好、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家庭环境,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教育观。与家长多沟通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卷,多与孩子沟通、做游戏,让幼儿对老师建立信任感,成为朋友。
        家长交流群平日里有些家长比较忙,不能经常送接送孩子,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相对数,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少,建立家长交流群可以让家长多沟通,探索出的一些有效的育儿方法,与其他家长交流分享,家长们有了互相学习,共同交流的平台,达成了幼儿常规习惯培养的共识,交流群给家长们一个进行知识、经验的交流机会,也给老师和家长一个沟通的机会。
        (二)家长会与开放日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在园的情况,让家长进入幼儿园,参观与学习教师是如何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将集体教育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给家长。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实况,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回到家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也能很好的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常规要求,知道怎么样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总之,常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漫长的,艰苦的动态过程。有的看似小事,却对幼儿个性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耐心的去教育、去引导,持之以恒,相信孩子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浅谈幼儿园小班班级常规管理[J].好家长,2018(79).
        [2]曾荷平.浅谈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