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喜
安徽省宁国市港口初级中学 24231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各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课堂有效教学成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预习可在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浪费较多的时间在一些本来可以不讲或简讲的问题上。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预习;实践总结
课前预习是学生预先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学习途径,通过感知新知识,将自己在理解方面存在问题与困难的地方提前找出来,实现对问题的初步分析与探索。这样在课堂听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听取教师对重点内容的讲解,逐渐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与总结能力。养成善于预先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塑造与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1课前预习的优点和缺点
课前预习的优点:学生在实验知识筹备和器材准备上比较充分,在实验时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前了解易错点,避免犯错,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课前预习的缺点: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扼杀了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还会导致部分学生不经历实验过程,就根据实验结论乱编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等。
2初中物理有效预习的有效策略
2.1预习题应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
记得当初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时,他们是将预习题当堂布置给学生,并且专门安排一堂“预习课”用于完成预习课,我们也曾经模仿过,但是在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实际课时减少了很多,这样做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我粗略估算了一下,物理教材课时和上级规定的初中物理学科课时数,一堂新课配一堂巩固练习课已经很紧张了,绝对不可能再有时间安排在课堂上预习。提前一天布置预习题既可以弥补新课前的作业空缺,又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可谓一举两得。
2.2预习题的量不宜过多
初中物理每节新课的内容本来就不多,预习题只要能起到预习重点内容的目的就行,所以也不宜过多。当然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作业多了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会为了完成任务写上就行而不是认真去预习,预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我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只布置六条预习题,每条预习题少的只有几个字多的也就二三十字,只要能起到引导预习任务就行。为什么布置六条预习题呢?因为我们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六个合作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内学习能力好中差的都有,六个问题正好可以随机分配给一个小组来展示回答,这也是我们学校自主合作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我的预习题是让学生自己抄写在作业本上的,字多了抄写困难,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便于操作,又便于学生保存。
2.3预习题的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同。预习题的问题既要考虑一些基础差的学生通过书本能直接找到问题答案,让这部分学生也体会到成就感,也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维得到锻炼,提一些有价值的思考题。比如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我出了一条预习题“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为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说明。”其中“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这两个问题即使不理解也能从书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是给所有学生做的,而“为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说明。”
这两个问题是在理解前面概念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的回答,如果能回答出来说明学生经过了思考理解了,满足了对优秀学生思维的培养。
2.4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识点
其实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点对于中等以上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通过看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需要引导,这就要发挥预习题的作用了。预习题的问题要涵盖一节新课的大部分知识点,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掌握基本知识点,不懂的问题再通过课堂上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还有各小组问的展示交流再解决掉一部分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还有老师的点拨指导。现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预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而且预习题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有较好的学习导向作用。
2.5标明重点难点与疑点
在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时常难以透彻地理解问题,尽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地追随教师的步伐,依然难以确保能够弄明白所有问题。
因此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应重点记录自己存疑的地方,包括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以及不明晰的实验现象等,这样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讲解并分析此类问题时,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目的明确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而掌握针对性的高效学习方法。
例如,在进行《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课的课前预习时,学生可能对“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理解存在困难,并对实际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较多猜想,那么可以在预习本上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实验现象,记录自己的实验猜想,如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或是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疑惑的地方予以重点讲解,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即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两项因素有关,一是压力大小,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帮助学生针对性地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6尊重学生差异、分层次设置预习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学习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个体差异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若教师采用单一的学习标准对全体学生的预习目标作出严格要求,很可能会加重部分基础水平不高的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其对物理学科逐渐失去学习信心,丧失努力学习的前进动力,因而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到预习学习任务的布置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预习学习效果。例如,在布置《熔化与凝固》一课的预习作业时,针对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要求其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与固态,并了解物质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要求其在此基础上了解熔化曲线、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具体条件。层次性的预习设置能够充分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2.7检测课前预习效果
要切实提升学生的预习学习成果,需设计并实施科学的课前检测,达到约束学生持之以恒完成预习任务的目的。初中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强,具有一定惰性,若缺失对其学习成果的检测环节,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后课前预习逐渐趋于形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结果予以准确把握,促使其保持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
3总结
总之,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它一经形成,对学生将是终身受用的。因此,物理教师应认真抓好预习的指导和检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以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军喜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8年,30期.
[2]郑龙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8年,01期.
[3]周萌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18年,75期.
[4]江林,王林.生态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19(32):18-19.
[5]黄志形.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