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黄飞
[导读] 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强化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
        黄飞
        广东省珠海市金鼎中学   519000
        摘要: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强化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让学生可以利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利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此,本文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研究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如今更是本着义务素质教育的宗旨,而初中数学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过渡时期,必须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多元化多层面的采用变式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1运用变式教学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就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激发。运用变式教学,可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使数学知识更具创新性以及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就可得到有效调动,他们也会更乐意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
1.2运用变式教学,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
        一般来说,发散思维的一大内在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广阔性。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运用变式教学,可达到一题多变的练习效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大。在多次实题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难点,数学教师需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练习题进行精心设计,旨在使题目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得到了有效培养,而经过一系列的拓展训练,他们的思维广度也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变式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3运用变式教学,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得到培养
        通过保持问题的本质,而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巧妙变化,最终使学生透过现象对问题的内在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发掘就是变式教学运用的目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变式教学,可使学生从一个全面而独特的视觉去看待问题,进而掌握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另外,巧妙地运用变式教学,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突破思维僵局,懂得从深层次去分析问题。
1.4运用变式教学,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针对一个难点,数学教师可积极对类比、特殊化、联想以及一般化等思维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对问题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模式,对问题的内在本质做出发现。另外,数学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思维的心理定势进行克服和改变,在进中求通,最终获得创新思维能力。
2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2.1递进式变式,提升学生解题效率
    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通常都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题干中的条件,并且将其中一些联系梳理清楚,应用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解答出题目。但是,当学生遇到了换了一种说法的数学题目时却仍旧不知如何着手解题。有人认为,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变式训练很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其解题效率不断提高。递进式变式是一种由易到难的变式训练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性不断提高,也能够培养学生高效解答题目的自信心。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一节内容后,数学教师一次将题目“sin30°=?、sin60°=?、sin45°=?、cos60°=?、cos45°=?、cos30°=?、tan30°=?、tan45°=、tan60°=?”、“已知一三角形中,cosA=,并∠B=90°-∠A,求取角B的正弦值等于多少”、“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为直角,角A的大小为30°,求取sinA+sinB的和为多少”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解答题目。按照递进式题目顺序进行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由浅入深地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函数几种不同题型的了解,并且学会了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题型。
2.2讨论式变式,锻炼学生思维水平
    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它能够体现出“零”与“整”之间的巧妙关系,并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讨论式题目也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彼此之间具有关联,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将讨论式变式题目引入其中,促使学生在分析讨论题目时能够加深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经历过讨论变式训练后,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后,数学教师可以将题目“当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x+1=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x+1=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当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x+1=0无实数根”,并引导学生分别进行讨论。学生在解答上述三道题的过程中,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且领会到了分类讨论的意义,养成了严密性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初中生在讨论式变式训练后,能够真切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并且尝试对数学概念和定义进行详细剖析,进而高效掌握数学概念,学会用概念解题。
2.3背景式变式,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变式训练并不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策略,它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是数学学科常见的一种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某一知识的有效手段。常见的变式方式有条件、数字、内容、问题等不同形式,但是他们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初中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形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将题目进行变形生成多种形式的题目,实现“以一变多”,进而提升学生迁移能力。背景式变式,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变式方式,它主要是指一类型的题目,虽然背景发生了转变,但是解题方法却不变的题目变化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不断地变化背景来引导学生熟练地应用同一种方法解答不同的题目,以此扩大学生迁移范围,并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一节内容后,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列举出“已知某梯形面积为60,上底长是下底长的三分之一,如果用x和y分别表示下底长和高,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S,其高h和底边的长度a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已知某水池中存有若干吨水,如果开出一个小口放水,水流速度v和放光水所用的时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已知用时2小时,速度为5吨每小时,你能求出池中水的总量吗?”......学生在看到这些不同背景下的数学题目时,都能够快速想要课本中的所学习到反比例函数,并应用反比例函数来解题,迁移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背景式变式训练,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点,并且培养了学生迁移能力。
3总结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加强变式训练,对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变式训练能培养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当然,课堂教学中的变式题最好以教材为源,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也学会“变题”,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综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海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5):2-4.
[2]楼颖. 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浅谈[J]. 科学中国人,2017,0(2Z).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