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教育“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周芮
[导读]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周芮
        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随着职业教育投入力量加强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从工匠精神内涵出发,解析了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教育的关系,探索了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有效融合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德育教育
        
        中国制造2025,需要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1]。从《中国制造2025》到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于重振工匠精神的决心,因此探寻和实施中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中职学校如何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将德育教学和工匠精神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在德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塑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当前中职教育的重点问题。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原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理念。随着社会发展,基于精益思维实现技术创新成为工匠精神新的内涵。解析现代企业研发生产活动,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精益求精的执著追求。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提升自我技术与工艺流程,需要异于常人的耐心、专注和检查。
        2.基于精益思维,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和创新。墨守成规式埋头苦干不符合当代对工匠精神新的要求;系统学习精益思维,提升个人技术体系与认知,开展技术改进创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实践,是成为大国工匠的核心。
        3.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工作严肃认真,务实担当;对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持续付出努力,把工作做好作为个人人生追求。
二、工匠精神对于中职教育的意义
        中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是现代工人的摇篮,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2]。工匠精神是一个大国制造业从大到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所必须的一种精神。因此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观融入学生培养,对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未来的工业技术革命实现提供人才技术储备。重振工匠精神也离不开中职教育,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中职院校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改革,培育工匠精神。同时,还更需要中职院校从实际出发,对标当代企业标准,以未来职业和生活工作场景,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结构变革的发展机遇期,工匠精神能否被正确认知学习,关乎着我国在未来的工业4.0革命中的地位[3]。因此,我国职业院校应发挥具备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先决优势,大力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德育教育。
三、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教育的关系
        德育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和道德品行等教育,与工匠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剖析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教育的关系,整合德育教育目标、方法和内容,发现当前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需求的差异,是探讨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工匠精神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需要德育教育统筹推进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修订版)》中对于中职德育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其中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工匠精神内涵存在同一性[4]。工匠精神要求爱岗敬业,与“理想信念教育”中“立足岗位、奉献社会”内涵相同;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中国精神教育”的要求一致。

统筹推进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培养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着力点
        中职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培育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工作态度,因此工匠精神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二者一脉相承。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已成为当代企业文化精神内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可靠保证;工匠精神俨然已成为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的试金石,不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其职业生涯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我们必须要将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明确到工匠精神的教育上来。
(三)工匠精神与德育的融合需要德育教育体系进行匹配性变革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过于强调培育学生技术技能,德育教育的形式内容单调,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管理方案,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融入体现[5]。培养工匠精神,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以及配套管理制度和设施都应进行匹配性变革。德育教学应充分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考虑工匠精神的融合,对标当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近年来,精益管理如火如荼,在培育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内涵的同时,也应考虑精益化思维和工具的导入和实践。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学优势,扩展德育角度,丰富培育方式,重视实践和行动,建构学生工匠精神,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我认识与探索。工匠精神融入德育教育也会改变德育在当前中职教学中的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育人理念。
四、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教学体系制度,科学制定培养规划
        弘扬培育工匠精神,需要自上而下推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彰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发挥各层管理人员、师资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中职学校也应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在学生培养方案中完善关于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分考虑专业差异性,兼顾升学和就业需求,进行科学系统分析,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计划。辅之合适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基于德育的工匠精神培养才会摆脱孤立封闭走向融合开放。
(二)营造工匠文化氛围,宣扬正确职业理念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工匠文化氛围。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关于工匠精神的演讲辩论、技能比拼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深沉浸式体验。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展示大国工匠人物榜样、设备模型、优秀学生事迹等,营造匠人文化;运用新媒体手段,贴近新生代,活用多种形式对工匠精神宣传。对标当代企业管理模式,适当引入校企合作的企业文化,在实训基地或中心引入企业规章制度,接轨当代企业要求。
(三)重视思维体系培养,对标社会多维实践
        加强学生精益思想思维培养,通过思维导入,让学生掌握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范式,如5Why、鱼骨图,PDCA等。工匠精神的培养依赖于实践,实践是德育课堂的有效扩充和深入,植根校企合作,利用好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结合精益思维工具方法,坚持思维、精神、工具方法多维度实践,立体式加速和巩固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应发挥德育教学长处,积极融合工匠精神,从精神思维到知识技能,从配套制度到文化营造,充分运用德育功能,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辅之以实践活动,在德育课程中寻找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让学生把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内涵内化于心,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助力中国制造2025。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总理提倡工匠精神[J].经济导刊,2016(4).
[2]李小灵.工匠精神成就世界品质[J].青春岁月,2013(21).
[3]芦羿君.“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D].2017.
[4]孙甜.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及路径探究[J].品牌研究,2018.
[5]胡颖.浅析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