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梅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66109
摘要: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市场瞬息万变,也就促使着职业学校要加快与市场接轨的速度,优化师资结构,丰富教学资源,增强专业课程与实践技能的衔接,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创新教学。本文就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必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国家、政府介入和支持的 事项,是一个以各级政府主导、学界推动、知识分子、传统艺人、企业广泛参与的项目甚至运动,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强。民族服装过去的理念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集合了理论与实践,不仅要融合现代潮流元素,还要与民族手工艺进行对接,通过传承民间技艺来弘扬我国优秀的地域文化。
1.民族手工艺在中职学校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文化强国根本目标的需求。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我国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强化民族自信理念的基础内容。各地中职学校应当始终围绕这一目标研讨文化强省的措施。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民族手工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不断传承的文化与精神,具有丰富的属性和内涵,包括艺术性、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科学性、文化性等。在目标战略的背景下,民族手工艺不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与世界的潮流元素相互融合,并满足低碳、环保、高附加值等诸多优点,发展成为工业领域的优势产业。中职学校是专业技能培训的起点,在民族手工技艺的教学中,应当将传承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科研、、实训等资源来扩大影响范围。
二是促进民族手工技艺的转型升级。虽然学校在强调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但也要注重创新。当前,市场上通过民族手工艺制作的产品面临着创新元素不足、结构单一化的现象,这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有着密切关联,人才青黄不接、产权意识薄弱、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层出不穷,是近年来手工艺行业无法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民族手工艺技艺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中职学校也要面向市场创新,转变办学理念,承担起更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思想的责任。
三是为社会输入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最终都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进入市场的技能型人才,而这类人才最重要的标准便是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就目前的专业教学实践来看,非常突出的现象便是学生过度依赖计算机绘图以及模型的制作,手绘、手工制作能力相对缺乏。民族手工技艺是一代又一代人根据亲身经验、花费大量宝贵的经验所创造、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将其融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制作,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在原有技艺上进行革新和补足。
2.如何促进中职学校的民族技艺传承与创新
2.1开创工学交替模式
中职学校在设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后,最关键的问题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施工学交替的现代化学徒制培养措施。
首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可由学校优秀教师、相关领域企业代表、专家等组成。其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制度。最后,引入国内外一些优秀的服装设计与工艺大师、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人等,将其细化分配到各个项目,以此来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我校服装专业依托山东省技艺技能传创平台,积极推行“专业+项目十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聘请青岛“即墨花边”非遗大师担任技能名师,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将非遗传承创新项目引入教学,根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对知识,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实施柔性化教学安排。
教学团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根本保障,因此在教师团队的选择上应当格外重视。可以组建非遗工艺创新团队,建立创新研发责任机制,动力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定期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或项目工作室进行参观,参与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技术开发,并结合专题讲座、培训交流等形式来增强教学水平。传承方式双导师制,通过非遗传承人、教师多方优势叠加,取长补短。在坚守传统工艺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传统工艺的创新研发。
2.2建设多元实训中心
民族手工艺的教学是以技艺为主,这就涉及到学生技能的培养,需要开展实训科目,而建立实训中心则至关重要。实训中心的建设,可引入专业大师工作室、服装设计与工艺研究院、校企共建设计研发中心等主体机构共同搭建,融合教学、生产、培训、服务等性质,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实训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3加强产品创新推广
中职学校除了要宣传并传承民族手工艺技艺,还要重视对工艺创新和文化的创新推广。在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成立艺术创新研究协会,构建系统化的手工艺创新研发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涉及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各个方面,包括题材、绣稿、形制、针法、材料、装裱、应用等方面。不仅要遵循民族设计与制作的理念,同时也要根据现代市场人们对服装形制的需求进行全方位地创新。学校可在内部开展年度设计展览,大力推广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作品。
2.4促进教学评价改革
对于民族手工技艺的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坚持理实一体化、项目带动、教考分离的原则。在考核中,要求学生在题材的选择、初稿的设计、细节的思考、产品的应用等内容上细致磨合,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能拥有自信和成就。教学评价要涵盖材料、设计、结构、工艺、实用性、美观性等多个角度,让学生全面成才。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做的融合,提升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创新性,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本专业的考试大纲与考题基本来自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等,培训与考试为独立进行,凸显了公平公正,这也让岗位技术等级证书更具含金量、权威性。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在前期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差距,反思学习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民族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吉林省非遗“姜淑艳布贴画”技艺传承创新为例[J]. 吴昊,陈俊尧,吴佳笠. 现代交际. 2017(24) .
[2]职业教育与民族民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云南省为例[J]. 陈文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