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问题链教学方法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杨文婷
[导读] 历史课程的探究性是非常突出的,其中有意思的故事和情节
        杨文婷
        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实验校区)  529141
        摘要:历史课程的探究性是非常突出的,其中有意思的故事和情节,也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是历史课程的优势。主题问题链教学法是强化历史课程吸引力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科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主题问题链教学法,对优化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主题问题链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进行了阐述,并举例探讨了主题问题链教学法实施的方式。
        关键词:主题问题链;高中;历史;教学;重要性
        引言:主题问题链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知识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整合起来,发挥师生互动教学形式的优势,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适用性、趣味性和思维训练性,促进历史课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高。
        一、主题问题链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主题链教学法是建立在历史与生活联系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历史事件、人物、文物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思维、学科思维相结合。主题问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观的运用,涵盖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能够改善以往课程教学的片面性,迎合学生兴趣,促进师生互动,并能够使学生在未知一些历史理论的前提下就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来解读历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不可触摸的历史史实面前产生对当时情境的想象,由抽象教学转为具体教学,从历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走向,对历史史实的揣摩和对历史人物心理的探究,将历史转变为活生生的人的行为史的探究。这一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对历史的兴趣,产生历史学习的自觉性。
        (二)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由于主题问题的设置是围绕历史课程主题的,追随教育部关于在高中设立历史科目的初衷。主题问题的设置是学生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素材材料的重要突破口,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具有规律性的思维,在面对一定的历史问题、历史事件、历史情境的时候,能够运用相应的思维来进行思考。尤其是在设置主题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历史课的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与学生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找到呈现历史教材内容的良好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构建起有重点的,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框架。
        (三)有利于保证教学连贯性。主题问题链教学法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能够提供连贯有序的教学,通过针对学习主体设置的细化问题、分解问题、递进关系,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使教师从教材编写的核心目的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教材观点,寻求深度结论。
        二、主题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一)把握问题创设原则。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所教学生年龄阶段特征,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自身经历来设计问题,并能够以多媒体等形式来展现一定的历史场景,为学生思考问题、构建历史感性思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历史课堂能够吸引和打动到学生,这样对引导学生开展对问题的探索发挥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逻辑链的构成,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持续性的探究,使他们能够根据一个问题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促进学生对历史探究的逐渐深入,使学生逐渐感受到历史探究的规律性方法以及认识历史的科学思维。教师还要关注师生互动的问题,让问题的设置、探讨、结论总结过程都能成为师生互动的良好契机,这样才能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为学生开创一个增长才华的良好氛围。
        (二)注意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内驱力主要是质疑精神。在高中历史教育的课堂上,主体问题链可以带领学生,从各种角度入手来对待学习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逐渐深入,探索答案,解决问题,做好总结。在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对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或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也体现了逻辑的力量和理论的魅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要突出明显。主题链教学法在设置问题体系时,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将各问题连接成一个逻辑链,形成相互联系、逐步深化的问题体系,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与答案之间、问题内部各要素之间有明确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要加强对教育问题的类型、性质和特征的逻辑分析和研究,提高解题能力。
        三、主题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一)围绕一课主题设置问题链。该形式是以教材中的一节课为主题的问题设置方式,教师围绕课程主题,整合教学内容,梳理出教学内容的逻辑,以问题链的形式将课程的脉络展现出来,也表现为一课的框架[3]。例如,“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教学,五四运动为什么叫五四运动?它是如何发生的?其导火索和根本原因是什么?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有什么不同?其中心主力斗争方式有什么不同?这些开展五四运动的人即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要求得到怎样的结果,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当时社会文化生活阶级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与国际哪些因素相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过程是怎样的?时间、地点、参加者都有谁?会议讨论了哪些内容?确定了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来评价这次会议?
        (二)围绕一个知识点设置问题链。例如,“工农武装割据”这一知识点,可以设置如下问题链:结合教材,比较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暴动目的和结果的不同?分析出现的问题?中共从秋收起义到1931年的金立中总结出的主要革命实践和理论成就有什么?中共秋收起义前后走的革命道路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分别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驱动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有效地化解重难点,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教材编者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习确定清晰的目的性提供了方向。
        结语:在历史教学中使用主题问题链教学法,需要教师不断发掘教材编写目的和教学立意上有利于设置主题的内容和因素,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渗透其中。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历史教育的方式,实现历史教育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对历史学科的价值认同,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崔广伟.例谈“问题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0):53-54.
        [2]朱哲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链导学”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8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