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中学,北京市,102600
摘要:音乐是素质教育阶段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手段之一,美育又是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对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公民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学习阶段,音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熏陶学生的性格,又能够落实学生观察、配合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意义以及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提出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意义;现状;策略
新课程标准是基于社会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该标准中指出。就音乐这门课程而言,学生最愿意接受的表现形式就是对歌曲的演唱。因此,教师在开展歌唱技能传递知识时,就应该结合实际的活动进行演唱。尤其是要注重在演唱过程中的合唱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和他人开展合作演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性,提升学生音乐的表现力、感受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音乐是通过音符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歌曲以及情怀的一种方式。就当下的初中生而言,都会有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但是对于课堂音乐学习往往不感兴趣。因为教师所教学的音乐内容大多是围绕音乐的课本,且整体的传递方式缺乏趣味性,这也使得课堂死气沉沉。但是如果融入了合唱教学,则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则增强了音乐课堂的实践性,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感知力、表现力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很多学生比较重视语数外的学习,并不重视音乐课程。比如有些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打瞌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邀请一些学生进行音乐演唱时,学生也不愿意表现自己。通过将合唱教学作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一部分之后学生便可以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积极的对一些音乐进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便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知力[1]。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歌唱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班级的学生组成四人或者是多人的小组,开展音乐方面的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每一个音符的跳动以及音乐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便增强了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二、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音乐课本中合唱歌曲数目增加
通过分析现有的初中音乐教材可以看出,合唱歌曲的数量相比于以前的教材数量明显有所增加,这是基于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一种优化。比如在一开始的初中音乐课本中,合唱数量只有10%左右,现在所占据的比例将近50%,很明显在音乐教材中,提升了音乐教材中合唱歌曲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合唱教学模式过于的单一
虽然在现有的教材中,合唱教学的数量在逐步增加,但是教学的模式仍然过于的单一。比如一些教师将合唱教学定义为学生的齐唱,这是一种非常单一的练习模式。很多学生在齐唱模式之下并没有发挥出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只是跟随班级大部队后面哼唱,难以真正的发挥出合唱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传递学生音乐技能的目的[2]。
(三)教师并未意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都把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对于音乐美术等课程并不重视。
比如从音乐课程每周所安排的时间、教师对教案的设置就可以看出,音乐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受到重视。很多音乐教师对于合唱教学也并不重视,一味的在固定的教学时间之内传递学生音乐知识。这也使得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难以真正的发挥出音乐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陶冶和培养作用。
三、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氛围
合唱课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融入合唱课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能够进行专业的演唱,而是帮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想要发挥出合唱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实现合唱教学的常态化,从原来的只关注音乐知识逐步转变为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合唱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首先注重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原有高高在上的严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学生才愿意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其次要注重合唱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融入自编歌曲进行合唱、通过唱名手势指导合唱等,让学生可以感悟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最后要对学生合理进行评价,比如在学生合唱之后,教师既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又要让学生了解到合唱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提升合唱教学的水平。
(二)传递学生音乐合唱的方法
合唱教学和个人演唱是不同的,其除了要掌握好歌曲的主要内容、情感基调以及演唱方式之外,还需要能够实现团队的配合,否则合唱出来的效果必然不佳。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融入合唱教学时,便需要传递学生基本的音乐合唱的方法。第一步,需要对歌曲做细致的分析,先分析歌曲的内容、情感,再对歌曲合唱声部的类型进行分析。一般声部类型分为两种,分别是主调性以及复调性,教师要将声部在进出时的地方,提示学生。比如如果是合唱部分的主调性,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有趣味性以及针对性的可练习的曲子。如果是复调性的,则可以安排卡农练声曲,让学生感受各个声部之间的交错。第二步传递学生合唱呼吸法,合唱通常是多人将不同的声部进行呈现,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明确好小组的角色之后,就需要能够分工。比如在练习时要注重音乐的节奏、音准,包括呼吸。比如《我和你》这首歌曲,在练习合唱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演唱一声部并进入二声部的阶段,给学生气口,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呼吸进行明确,保证在整个合唱中成员呼吸的通畅性[3]。
(三)融入多样化的合唱模式
合唱模式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参与合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的合唱模式主要是以班级全体学生齐唱为主,在齐唱中,教师只会以是否整齐作为评判的标准,很明显,这样的合唱模式过于的枯燥,也无法发挥出合唱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融入多样化的合唱模式。比如组和组竞赛合唱,将班级的学生根据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多个角度分为6人一小组,根据教材的合唱内容,让学生在组内自由创编合唱方式,并在固定时间之后在班级中展示,由其他小组以及教师评分,评出合唱小组前三名。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这是少数民族的一手民歌,需要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控制好气息以及吐字,正确的对内容和情感进行传达。在对这首歌曲开展小组合唱比赛后,小组成员开始构思如何演唱。如有的小组将歌词划分为几段式,不同的学生演唱不同的内容,展现出歌曲的俏皮以及民族风。还有的小组制作了简易的小鼓在合唱时表演,当然还有些小组直接将歌曲改编成摇滚类的合唱歌曲。在这样的合唱氛围中,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不仅体会到了民族歌曲的魅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在初中阶段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合唱教学又是初中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创新教学的策略,积极发挥出合唱教学的作用。比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音乐合唱的氛围,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音乐合唱的方法,融入多样化的合唱模式,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开始合唱,落实一系列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柯燕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02):119.
[2]高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2021(02):186.
[3]李泳龙,刘菁清.初中音乐“班级合唱团”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