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纯勇
广西南宁武鸣区广西民族高中,广西 南宁 5301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目前大多数高中生的写作过程中只知关注“他”,而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主角——“我”。即“自我意识”缺失。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文中将对导致“自我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彰显“自我意识”的有效技法。
一、高中生作文“自我意识”缺失的原因
写作是一种表达,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思和情感,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求,但现如今却让学生“谈文色变”,一听到写作文,全场哀嚎。学生对写作的没有兴趣,为了应付作业与考试,以机械的拼凑代替真情抒发,理性思考,致使作文中的个性表达、自我意识、情感抒发等明显不足。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语文教师随波逐流
仔细观察当下很多学生的写作过程,可以说有些人在最开始学习写作文时就丢掉了首要的写作动机和正常的写作路径。那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教学成绩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有的语文教师怕学生在考试中因写出不符合写作评价格式的作文而拿到低分,从而影响教师自身的评价,即使有意识到不妥,但是在作文课堂上也随波逐流,在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时就开始灌输学生作文要富有文采,要符合考试评分标准,为了写出这些所谓的符合评分标准的合格作文优秀作文,盲目仿照某一固定套路展开写作,确保考试分数。 长此以往,就会制约学生的审美、和探索能力,使学生形成固定的写作思维,不利于培养自我意识,作文要么是空洞地说教,要么是事例堆砌,牵强附会之感特别明显。
(二)高中学生素材积累不足
在课堂上,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但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仍旧存在,学生忙于课内学习,完成作业,考取分数。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成为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因此阅读时间被一再挤压,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也少之又少,继而导致学生素材匮乏,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因此不得不用生搬硬套的办法写作,最后导致作文内容枯燥无味。
二、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彰显“自我意识”的有效技法
(一)作文要从自身生活出发,抒写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叙写自我在成长路上的真实经历和真切体验
成长路上,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写作时要多在叙事情节上下功夫,尽量让文章的内容波澜起伏。
人们大多不喜欢听大道理而喜欢听故事,同样阅卷老师也喜欢看记叙文而泛读议论文。因为记叙文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阅卷老师知道考生讲述了一件比较真实的事情;有一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并感受到人物内心、外在的生气。特别是当高中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时,阅卷老师会觉得很有趣,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他们自己年轻时候的美好时光。
2.抒发自我对成长的深刻感悟
我们不应满足于讲述成长故事,还要从故事中挖掘深刻含义,抒发对成长的思考和感悟,对自我的美好追求。
高考场上优秀的记叙文自然而然地、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凡人小事”。阅卷老师认可并喜欢考生们写这种来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智谋”。小智谋是非常可贵的,是它们默默无声地成就了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智谋”。写得好的记叙文,均在生动描述自我的“小经历”“小本领”的基础上,揭示“小境界”迸发“小奇思”,展示“小妙想”。
(二)将“小我”融入“大我”
“大我”是“自我意识”的更高层次。“大我”不仅是一个人对自身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祖国的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核心问题。
我国有“文以载道”“诗言志”的优秀传统,今天的高中生当然应该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义。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我记得”即熟悉国家的发展历史
2018年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个经典片段: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这位最了解中国的伟大印度圣哲,面对中国一流高校的莘莘学子,在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发出了声嘶力竭之问: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并作为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们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你们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精神究竟是什么?
这距今近百年的提问,在现时代仍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2.“我看到”即密切关注国家的现实状况
【片段示例】
当爱情遇上疫情,白衣天使李文静选择推迟婚期,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的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冲锋在抗疫烽火线,用渐冻的身躯、以“铁人”般的意志,托起信心与希望……
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飞抵武汉,当地所缺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地被送来,10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和12天建成的雷神山医院为救治病人抢出时间。每一个定点支援湖北的省份,每一支医疗队伍,都成为挡在疫情前的坚实屏障;每一份物资,都带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抗疫必胜”的祝愿与信念。湖北、武汉并不孤单,每个省、每座城间并无距离,只因人们心心相连。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面对肆虐全球的疫情,国与国之间相对隔离,又加强了联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载满抗疫物资的飞机,满载着友谊、祝福,从海外而来,降落在武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选自 2020年山东考生《人·城·国》)
此文立意深远,文采斐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生看到人与人、城与城、国与国间的距离与联系并展开论述,阐述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疫的战线,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联系;其次说明城与城的关联;最后论述国与国间的守望相助。从运用李文静和张定宇、全国对湖北的支援、国家之间互相援助的事例论证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
“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写不出好作文的。高中生正处于十六七岁的年纪,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该是最关心时代现状和发展的群体。学生在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时,既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更应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在多读、多看、多关注、多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够在写作文时“下笔如有神”。
3.“我愿意”即具有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片段示例】
我们青年要做到:脚踏实地,共创未来。人们常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而现在我要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青年人能为世界团结做什么?中国的儒家文化始终坚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积累,《大学》 也明确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理论。人类的行为方式最终由其思维逻辑所决定。由小见大,由此及彼,脚踏实地,方能共创未来。
当人类跨越空间拥抱在一起,当整个地球跳动着同颗心脏,人类开始拥有一个新的名词,我们把它叫作世界史。现在,由我们青年握笔,书写新的篇章。我们青年的共同希望:消失吧,黑夜!到来吧,黎明!团结吧,人类!奔跑吧,青年!(选自 2020年吉林考生《同气连枝,共创未来》)
此文的内容极具针对性。演讲口吻切合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紧扣主题。“青年共创未来”的巧妙剪裁,同气连枝的施动者是青年,共创未来的主人是青年,世界青年只有“同气连枝”,才有共创的未来!
综观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设计更加注重情境设计。全国Ⅱ卷将考生演讲置于“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特定情境,要求考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与世界“世界青年”对话,根据“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主题,内容应该涉及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认识青年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等,要求考生要有崇高境界和宽广的视野,表现青年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
三、参考文献:
[1]魏冰戯.高中生作文中的自我意识及时代感培养【J】.现代交际,2016(09).
[2]李润曦.个性化作文写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
[3]倪文锦 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