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香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 广东 广州 511340
【摘 要】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理解的加深,学习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笔者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剧、历史漫画的创作以及开展历史小制作、“寻找身边的历史”等活动,积极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将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本文将从课外资源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气氛、优化评价方式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 课外资源 优化课堂 效率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走进新课程》丛书指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近几年来,本人积极组织学生因地制宜开发历史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课堂,积累了一些心得。
一.利用课外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内容、方式、组织形式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在并不额外增加历史教学时间的情况下,加大教学密度,拓宽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在教授《抗日战争》一课时,我们编排了历史剧《摧不跨的精神——赵一曼英勇就义》,通过学生演绎一位在日军的严刑酷法下誓死不透露共产党情报的女英雄赵一曼,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荣辱和抗战胜利是如何顽强地与日本侵略者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通过表演与观看表演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日本侵略军的穷凶极恶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一辈革命者无上的崇敬之情,这种表现方式远比教材上说的“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这种简单的结论式文字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更易让学生生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样,为了说明我国古代“三教合一”的情况,我让学生参观了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的“报德祠”。 该祠堂是岭南唯一一座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建筑,该建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整座祠堂所显示的建筑构思,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和我国古代三教思想融合的事实。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很容易理解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从北魏至晚清演变的历程。这种实地见识的知识比老师千辛万苦讲许多遍要有用得多。
这些活动成果被引入课堂,既丰富了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又拉近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师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搭建了一座平台,把真实亲近的学习素材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叫学生哪能不喜欢学历史呢?
二.利用课外资源优化教学气氛
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意义在于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
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授《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时,学生对人文主义的概念、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的区别难以理解。于是,我组织学生创作历史剧《苏格拉底之死》。由学生根据所学苏格拉底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场景、设计服装、设计台词,创作出符合苏格拉底人物形象的历史剧本,并将学生的表演制成录像。上课时,学生兴致勃勃地看着自己的表演,互相评论着各自的演技和表现,其他同学在台下鼓掌喝彩,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通过各个场景的表演大家对苏格拉底的性格和他的主张已相当了解,学生在看完表演后大都能够概括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因为内容容易表达,气氛很活跃,到最后有些学生甚至能背出部分台词,学着苏格拉底的声调讲话。对于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的区别,剧本最后设计了苏格拉底的遗言“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请记得替我还上”,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加重视道德”。这样,本课的难点也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比教师在黑板上罗列苏格拉底的主张,叫同学们在课本上作上记号然后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运用历史剧、历史漫画等资源,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体验。使每个孩子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利用课外资源优化教学形式
在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主客关系,而演变成为一种平等的合作或协作式的关系。
比如,在讲到唐朝灌溉工具筒车的时候,在学生的脑子里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知道它的具体样式,因此很难记忆。于是,我指导学生以竹子为材料做了一个筒车的模型,告诉他们筒车是怎样旋转,怎样装水达到灌溉目的的,通过这种直观的讲授,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之后,这一模型就成了课堂教具,每一届的学生都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筒车。
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历史,我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生活。每年清明,我会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抗日烈士墓前扫墓,为他们讲述烈士的抗日英雄事迹;利用周末,我会带领学生到村里的祠堂参观,给他们讲述宗法制的有关知识;或者到“民国一条街”去了解民国的建筑、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层面的情况;也会带学生去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明代“三部”尚书湛若水、南宋丞相崔与之、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明代抗倭功臣胡庭兰等等。上述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让学生走出课堂的活动,防止了包办教学、一味传授、脱离实际和教师为尊的传统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四.利用课外资源优化评价方式
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找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并用PPT或网页或画册或调查报告等形式制作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活动前的准备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调查采访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和关爱,形成良好的人格,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等等。
对于学生的作品,我们根据设计、外观、内涵、创新、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对成果贡献大小、出勤情况等进行量化评分,然后按百分之三十的比重计入学生的期末测评成绩中,并载入学习成长记录袋。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同时,我还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让学生进行个人和小组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那种只关注选拔、只关注结果、只关注少数、只关注智育的评价方式,树立起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树立历史教育的大资源观,强化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以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周林英.立足学生视角 优化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21(07):16-17.
[2]赖治锋. 优化课堂教学改革 推进高效课堂建设[N]. 语言文字报,2021-03-31(009).
[3]秦玉宝.培养探索能力,优化课堂教学[J].学周刊,2021(10):109-110.
[4]邓龙梅.精心组织活动,优化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2020(4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