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对大学生思政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黄晋奎
[导读]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黄晋奎
        河北东方学院人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065001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立足于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宣传党和国家为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和举措,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培养人才。
        笔者认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自身素质,特别是思政能力,是实现建设国家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此,高校《形势与政策》在介绍形势、解读政策时,应当注重指导大学生理解党和国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形势、制定政策,努力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政能力。
        在此,笔者以相关实际教学为例:
        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三大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揭示了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矛盾又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其必然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主动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因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立场,既肯定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它不但不回避社会存在矛盾,相反,它充分认识到正是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它所做的工作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进步。
        党的十九大科学判断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建设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并以此为着力点,确定党的工作重点任务和奋斗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创新能力、农业基础、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都是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范例。
        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些教学内容时,应当结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牢牢抓住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政党这一核心,指导大学生们认真学习和体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增强矛盾规律意识,坚定问题导向,不避艰险,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大学生们养成这样的思维和工作习惯,不但有助于其在自身发展中勇于面对问题、坚定前行,而且,进入工作岗位,特别担任各级领导岗位时,能够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矛盾规律及其他规律运用到对工作的分析和判断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
        再比如: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揭示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自为劳苦大众获得解放,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实现共产主义而诞生伊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坚贞不屈地奋斗,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创造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日益深入,事实上,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与世界的发展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立足自身内因,把握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中国行稳致远地发展;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普遍联系,又是实现共产主义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应有之义。
        因此,教师在讲授这方面内容时,应当结合党和国家针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所采取的相应政策,着力加强大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与认识,指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立足自身,发挥内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充分认识联系与发展的价值,实现自身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开拓视野,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树雄心、立壮志,用崇高的理想鼓舞自己,与国同进,奉献自己的价值。
        又比如:中国共产党二大时,就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建国以后,从1953年开始即制定并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2021年,已排序至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此外,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践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奋力夺取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胜利的征途中,又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制定了“两步走”。
        这些目标的指引,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坚定了前行的动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排除万难,朝着目标奋进。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给人民创造了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指导大学生们学习中国共产党以目标为导向带领中国人民发展奋斗的实践,以党和国家制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三十年、远景目标的十五年、十四五规划的五年、以及年度计划的每一年为指引,制定自己的三十年、十五年、五年、一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不迷失自己的人生,健康成长。特别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已然启航。当代大学生人生主要工作的三十年正与祖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三十年相一致。教师更应该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祖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中。可以想见,当代大学生这样的人生将何等辉煌壮丽!
        总之,笔者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应当牢牢抓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治国理政这一精髓,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使大学生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他们不但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形势与政策,而且获得思政能力的提高,为未来参加国家建设、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