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媛
莆田第四中学
摘要:古诗词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由于其中蕴含着较多的文言知识和诗词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态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采取更感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对古诗词学习产生较高兴趣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古诗词感知教学建立在学生学习特点和感兴趣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保证具体教学方式的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本文对初中古诗词感知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感知教学;策略
感知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调动各种感官来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改变当前单纯以读背为主的学习古诗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化课本里的阳春白雪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在不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感知策略的应用方式有所不同,感知教学的重要目标是采取符合学生特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形式完成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有更高的参与,从而提升其学习质量和学习参与感。
一.以歌唱的方式聆听古诗词的韵律美
歌唱古诗词是一种非常具备极强趣味性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乐曲的旋律中聆听诗词的韵律美,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歌唱诗词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歌唱诗词,学生可以对整篇诗词有初步了解,奠定感情基调,也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1],发现自身不了解的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重点的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观沧海》这首古诗时,为了进一步体会曹操本人的心境,了解整首古诗描绘的内容和画面,组织学生在音乐声中歌唱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搜集与这篇课文风格、氛围相似的背景音乐,在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时,播放该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诵读。结合趣味性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集体歌唱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个人歌唱的形式来完成诵读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灵活选择与运用。
二.以绘画的方式欣赏古诗词的画面美
造成学生诗歌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其中,理解方面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古诗词的内容有较强的文言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考查其文言词汇的积累和掌握情况。[2]在组织学生鉴赏和学习诗歌时,通过绘画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这种教学更具趣味性。初中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多样化,对于单一、简单的内容可以以教师的口头分析和讲解为主,对于复杂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利用视频、动画或直接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等多种形式进行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词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所传达出的情感,进行画面的描绘是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不再将意向进行单一的描述,让其更有画面感,更加生动形象,绘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此时,通过语言来完成情境的创设不够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动画,展示出诗歌中所描绘出具体景物的实际情况,以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描绘画面的学习以及情境性内容的感悟,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对于这首诗词情感性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全面。由于情境创设与传统的课堂知识讲解模式存在显著不同,也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三.以冥想的方式分析古诗词的意境美
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效性,会把重点放在古诗内容的分析与讲解上,增进学生的认识和了解。
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我发现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让教师的教学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比较枯燥,主要内容也比较单一,学生很容易会出现兴趣下降、学习质量降低的问题。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诗歌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此来丰富课堂知识讲解,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对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适当的分析,这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也有一定的帮助。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写作背景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自己处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
例如在教学《逢入京使》这篇古诗的过程中,为了增进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更好地体会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性内容,向学生介绍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紧接着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岑参,你要写什么来表达当时的感情。这样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的讲解不再以单一的内容为主。由于背景内容往往不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亲身的经历以及这篇古诗创作于诗人出塞任职的情况下,此时诗人年过三十,但前半生功名不如意。这样,在学生设身处地的冥想中,诗人的报国与亲情两难全以及思念亲人而又不愿意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就很容易地让学生感同身受了。
四.以真情实感来读懂古诗词中的阳春白雪
学生之所以对古诗词敬而远之,是因为古诗词中的深奥难懂的字词让学生对古诗词失去阅读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改写的形式来完成学习,化古诗词中的阳春白雪为现实中的真情实感,这是是教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时采取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为了增进学生对诗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其进行改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新颖性的内容和学习形式比较感兴趣,古诗词本身难度较大,以新颖性趣味性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不同类型的诗词时,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改写的内容,抽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改写活动,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诗歌原文内容的理解,[3]也可以在改写的同时掌握古诗词的特点等基础知识。
例如在教学《关雎》这首古诗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考虑到古诗本身内容并不简单、诗词运用比兴的手法、重章叠句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写。在改写古诗的主题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描述,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描写,但是要体现出与这首古诗相似的行文特点,格式一致,保证改写的规范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由选择主题,自由选择抒情方向,这种趣味性的改写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学习的乐趣。
结语:感知教学策略是具体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较高参与度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基于此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追求教学设计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学习,造成本末倒置的问题出现。感知的教学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这门课程本身的特征,古诗词本身难度较大,学生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感知教学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杨慧玲.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 读写算:教师版, 2017(19):86-87.
[2]王红英. “趣”径通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趣味策略[J]. 甘肃教育, 2017(2):101-101.
[3]毛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 学周刊, 2017(7):39-40.
(基于课题《初中古诗词感知教学构建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