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兵
安徽省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 241012
摘要: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育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融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成果在生活中处处被体现,因此本文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生活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策略,期望能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让学习成果更好地运用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重要性;策略
现如今,由于农村大量劳力涌入城市及城市中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的现象越来越显著。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儿童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力差,不受管制,形成固执、倔强的性格特点;隔代教育中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长期发展下去,这样的儿童都会成为问题儿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小学生,包括爱国教育,集体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让小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可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帮助问题儿童回归正途。所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至关重要。
一、生活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育内容融入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习促使更好地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对学习的积极性。德育与法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如果教师仅停留在课本或止步于课堂,那么教学语言太过空洞,没有感染力,无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其实学生的道德品质恰恰是体现在生活中的,如待人接物的态度、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富有爱心、有礼貌、懂谦让的孔融,这就是高尚品德在生活中的体现。用这样的故事去教育我们的小学生,故事通俗易懂,情景易重现、易模仿,可以把非常复杂难懂的理论语言转化成小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实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
二、生活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 课堂导入生活化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堂课的开头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小学生关注度很高的生活片段设计课程导入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带动课堂气氛。比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团团圆圆庆中秋”。在设计这一课导入语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吃的特点,问小学生月饼好不好吃,知不知道吃月饼的节日是什么节。一谈到吃,小学生肯定就特别兴奋,叽叽喳喳讨论不停,引出中秋节后,再让小学生讨论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不少学生踊跃发言,此时教师教育小学生要有家庭观念,要热爱家庭,热爱家庭成员。
这样通过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提升了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2. 情景教育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的情景化教育就好比舞台剧一样真实,没有距离感,教师就是这场舞台剧的导演,小学生就是演员,如何演好这场戏必须要有来自生活的经验。比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单元第5课介绍“合理消费”,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模拟一下消费现场。在消费的情景模拟中,有些小学生的问题就暴露得很彻底。他既想要高级的玩具,还想买各种口味的零食,还想买其他很多东西,最后结账时才发现已经严重超支了。这个超值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们很难遇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只负责挑挑挑,根本不用在意钱够不够的问题。通过这个情景模拟就让小朋友们意识到毫无目的消费是不对的,那会给爸爸妈妈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应该做到合理消费,这样就在小学生的心里建立了金钱意识和合理消费意识。所以情景模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不易出现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景,让小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3. 课外延伸生活化
小学生的德育与法治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应该扩展到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是课堂,处处受教育。当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小学生。比如让小学生记录每个星期帮助爸爸妈妈干了什么事情,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树立体贴父母、孝敬父母的思想。再比如小学教师可以成立志愿者服务小队,义务除去墙上的小广告、义务的捡垃圾、义务地指导小朋友过马路等等,教会小学生保护环境和乐于帮助他人的品格,为美好的世界共享自己的微薄之力。这种课外延伸的生活化让小学生随时随地注意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用道德与法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有助于小学生道德体制的建立。
4. 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语言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好的语言能让人感觉到喜怒哀乐的变化,富有生活化的语言能缩短教师与小学生间的距离,能打破教师沉浸于高高在上的幻想中。富有生活化的语言强调教师深厚的生活底蕴,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因此,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化语言做好情景模拟,做好课堂导入,把课堂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小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应用。
三、?结语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和行为都还没有被固定,可塑性较强,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阶段,将生活化教育方式贯穿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中的育人。
参考文献
[1] 杨慧. 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思考[J]. 小学生(下旬刊), 2021, (04).
[2] 张慧娟. 回归生活,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效果[J]. 读写算, 2021, (08).
[3] 陈燕. 儿童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 202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