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法理论视阈下《一带一路》纪录片多模态隐喻的话语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原蓉1,2,田兴斌2
[导读] 本文在功能语法视角下探讨《一带一路》纪录片中核心概念的多模态表达方式
        原蓉1,2,田兴斌2*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省 贵阳市 550025;2. 铜仁学院 国际学院,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0)
        摘要:本文在功能语法视角下探讨《一带一路》纪录片中核心概念的多模态表达方式,旨在研究多模态的互动互补是如何传递其核心隐喻意义的。
        关键字:一带一路 多模态  功能语法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隐喻意义也不仅仅是通过语言符号来传递,而是将语言符号与图像和声音等非语言符号融合应用,呈现出多模态化。近年来许多学者将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延伸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但大部分研究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的,而从功能理论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日起,共商、共建和共享理念便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国家形象纪录片作为一个多模态话语,灵活运用了图像、文字和声音色彩等模态,构建了一个壮丽的视觉画面,以达到实现共商共建共享隐喻意义传递的目的,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
        本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Kress和Van Leewen的视觉语法以及张德禄的符际间关系理论为基础,充分应用及物性、语气和情态探索语言模态中隐喻的表现方式,运用视觉语法中的再现、互动以及构图意义分析视觉模态下隐喻的呈现,并利用张德禄的符际间关系理论探讨这几种模态之间的互动互补关系是如何传递隐喻意义的。
        二、理论框架
        韩礼德着眼于社会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将所有语言的元功能分为三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在上述三个元功能的基础上,克雷斯和范利文进一步发展了功能语法理论,将图像视为一种社会符号学,并将基于语言符号系统的社会符号学理论扩展到了视觉符号系统。鉴于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克雷斯和范利文将多模态意义系统分为表征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分别概与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相对应。
        张德禄(2009)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为分析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对隐喻意义表达的影响提供了符号间关系的理论框架。
        三、分析和讨论
        《一带一路》国家形象纪录片灵活运用了图像、文字和声音色彩等多模态方式。言语文字模态中的隐喻意义分析是基于功能语法的,而视觉模态中隐喻意义的研究则倾向于使用视觉语法。 最后,在对言语和视觉模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张德禄的符际关系理论,解释不同的模式在隐喻意义表达过程中如何相互配合。
        (一)从功能语法角度对《一带一路》纪录片言语文字模态中隐喻意义的分析
        1、及物性方面
        韩礼德将及物性分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为了探讨言语模态中呈现出的隐喻意义以及分析共商共享共赢隐喻意义的建构方式,本研究将纪录片的解说词文本化,并将其进行标注和分类,具体结果如下:
        在整个语料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分别有83、35、24、17、13、6个句子,占的比重分别为46.6%、19.6%、13.5%、9.6%、7.3%、3.4%。从上述数据来看,隐喻意义的建构主要基于物质过程,而其他过程起辅助作用。
        物质过程是一个做什么事情的过程,具体可以由动态动词,如build和establish等,逻辑主语和直接宾语体现,其中直接宾语通常为名词或代词,如my house 和family等。在此纪录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物质过程,原因在于物质过程意味着做什么事情,观众们能非常明确地注意到这个倡议对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所能带来的改变,并且做事情利于给观众一个深刻的印象,更容易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倡议中。此外,包容、合作和公平的隐喻意义也能在物质过程中实现,常用的词汇有apply,create和share等,这些词也体现出共商共建共享的隐喻意义。
        如例1,It cuts the time of long distance travel to less than 4 hours.
        例2,Together  with  China  government,  we  are  going  to  create  more  workspaces…
        例1和例2中出现了一些动态动词和动词短语,如cut和together with,特别是在例2中,主语为we,使用了动态动词create,宾语为workspaces,传递出合作双赢以及利益共享的意义,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连接不同国家的桥梁和纽带。此外,create这类做什么事情的词使主体与客观世界建立了一种紧密的联系。总之,依据物质过程,共商共建共享的隐喻意义可以从上述两个例子中挖掘出来。
        心理过程是第二类常出现于言语模态中的及物性过程,它是一个思考性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心理活动,如感知和认知等,常用词汇有see,believe和convince等。一般来说,心理过程包括两个参与者,即心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通过人们的心理活动,语言传达出他们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
        如例3 ,I think that Poland could benefit from it to a great extent, especially the city called Lodz.
        例3属于心理过程,其中包含着如I think这样的心理词汇。I是感知者而 Poland could benefit from it是感知的现象,表达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寻求本国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注重带给其他国家利益的理念,传递出寻求共赢和资源共享的隐喻意义。
        行为过程与物质过程在某些方面十分相似,常用词汇有breathing和listen等。行为过程包括行为者和行为。
        如例4,We are breaking barriers, and we are making history.
        例4传达出一些一带一路倡议中行为可以给行为者带来的好处,以传递给观众一带一路倡议对大多数国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同时行为过程使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个倡议。
        2、语态
        如韩礼德所说,若及物性反映的是由各式各样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所传递出来的隐喻意义,那么语态便是用于解释参与者和某个过程建立联系的方式。在功能语法中,语态被分为中性和非中性两种,其中非中性又进一步被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通过分析语言文本,主动态有131句,被动态有20句。呈现出如此分布原因在于主动句将参与者作为主语,且放在主位,使整个话题显得更具说服力。
        如例5,The promise that they hold is joint prosperity.
        说话者传递出对共同合作的强大信念以及相信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能够刺激进一步的合作。因此,使用丰富的主动句能让话语看起来更令人信服,传达出了合作双赢的隐喻意义。


        3、情态系统
        根据功能语法,语言不仅能传递说话人个人的经历和内心活动,而且还能表达说话者的个人地位、态度、推断、判断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因此,语言具有人际功能,且主要存在于情态和语气系统之中。说话人在一定情境之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推断并尝试着去影响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1)语气
        语气系统共包括四种类型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在一带一路纪录片中,陈述句占比最大,达到了90%,其次是疑问句,占6%。陈述句是一种用于描述事实、提供信息的句子类型,在纪录片中频繁使用,以达到传递主题和隐喻意义的目的。
        如例6,His program is a really good chances for the countries to stronger their ties with other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例6使用陈述语气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不可测的机遇。当参与者在纪录片中表达双赢的隐喻意义时,使用陈述句会更让人信服,更容易接受这一倡议。
        与陈述语气相比,疑问语气更能实现需求功能。通过向其他人获取信息而建立起来的交流,将交流双方紧密联系起来。在这样的预期下,观众会收到吸引和鼓励,从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倡议中。
        例7,What h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ver done for you? 例7是个开放性问题,吸引观众思考并参与到这个话题中,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在疑问句中,隐喻意义虽不明晰,但说话人可以和听众建立一个互动关系,以便传播共商共建共享的隐喻意义。
        (2)情态
        人际意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情态,它指的是说话人对自己话语有效性的判断或他的个人意愿的表达。根据程度,情态可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其中在纪录片中,中等级别的情态压倒性地占多数。这是因为纪录片的主要目的是想要给观众更多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should和will等中等情态词会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其中的隐喻意义。
        例8,As it progresses it will improve infrastructure all along the routes.
        在例8中,will指的是未来,传达的意义是说话人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能给沿线国家带来利益,即共赢的隐喻意义。
        (二)从视觉语法角度对《一带一路》纪录片视觉模态中隐喻意义的分析
        1、表征意义
        表征意义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意义相对应,根据图像特征,可划分为叙事表征和概念表征,其中叙事表征的图像中有一个矢量。在视觉模态中,共商共建共享隐喻意义的体现是从相似事物上感知的。其中,传统要素为源域,而非传统要素为目标域,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中,核心概念的隐喻意义得以体现。
        (1)叙事表征中隐喻意义的建构
        例如在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的画面中,一个巨大的风筝盘旋在大桥之上。这个风筝是一个行动者,属于非传统要素,而桥是传统的目标物。这个画面是一个巨大的风筝飞越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通过抽取画面中的视觉要素可知,风筝代指的是两国之间交通的便利性,这也就形成了风筝是便利的交通这一隐喻。通过视觉替代实现了从源域风筝到目标域便利的交通的映射,同时也体现出了共建的隐喻意义。这个画面传递出贸易的便利性和对多维度合作平台构建的支持与鼓励。
        (2)概念表征中隐喻意义的建构
        概念表征反映的是画面的本质。例如在纪录片中,有一个画面是将四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同龄小孩和他们的玩具火车轨道组合在了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即这四个玩具火车轨道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但是它们仍然可以毫无阻碍地拼在一起。因此,互联的方式就投射在了玩具火车轨道上,产生了玩具火车轨道就是互联的隐喻。当然,对这个隐喻的认知也离不开对一带一路纪录片自身目的的解读,即传递共商共建共享的隐喻意义。
        2、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可以通过参与者之间的接触和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社会距离与权力关系体现出来。对画面分析之后发现核心概念的隐喻意义多从水平视角来实现。由于水平视角是相机与被摄体在同一水平上,符合人们正常观看世界的习惯。因此这种角度更加的客观,观众与画面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如,亚洲开发银行国家主任在讨论一带一路倡议时直视观众,这种正面的观感感觉像是在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更以吸引观众,向观众传递双赢的意义。
        3、构成意义
        构成意义与语篇意义相对应,反映的是画面如何整合表征意义与互动意义,以形成一个意义整体。根据观众的观看路径可形成已知信息在左,新信息在右;想象成分的在上,事实在下和中间为重,边缘为次的隐喻。在一个画面中,顶部是陕西的彩带,这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而底部是陕西的一些标志性的体系结构,指的是当前的情况,这个画面就是典型的顶部底部结构。
        (三)不同模态中共商共建共享隐喻意义的建构
        根据张德禄的符际间关系理论,不同模态之间是互补关系,单一的模态不足以构建纪录片中核心概念的隐喻意义。多模态的互动可以帮助观众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纪录片中所传达的隐喻意义。听觉模态加强了视觉和语言模态的隐喻意义,而视觉和言语模式之间的非强化互补关系在隐喻意义的表达中相互补充。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Kress和Van Leewen的视觉语法以及张德禄的符际间关系理论,分析了《一带一路》纪录片中共商共建共享隐喻意义的构建以及多模态的互补关系对隐喻意义的传递。由于篇幅有限,例证可能有所不足,待后充实。
        参考文献:
        [1]高莹.《东湖》纪录片人际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今古文创,2020(30):75-77.
        [2]冯德正.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J].外语研究,2011(01):24-29.
        [3]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1-4+19.
        
        作者简介:原蓉,1995,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贵州大学、铜仁学院。
        *通讯作者:田兴斌,1961,男,贵州铜仁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铜仁学院。
选定刊物:?教育学文摘
写作方向:? 语言学?
作者简介:原蓉,1995,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贵州大学、铜仁学院。
*通讯作者:田兴斌,1961,男,贵州铜仁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铜仁学院。
单位信息: 贵州大学,铜仁学院
邮寄地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镇铜仁学院新校区
电话: 15735170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