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新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校园欺凌是校园中最不和谐的声音,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家长们不能容忍的心痛。但校园中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常有之事、不可避免,什么是欺凌?什么是孩子们之间正常游戏、交往中不经意的“碰撞”?这就需要教师的“火眼金睛”与审时度势。直面问题,厘清脉络,瞄准“靶心”,才能“春风化雨”。
关键词:校园欺凌 交往矛盾 瞄准靶心
“校园欺凌”是家长们所不能容忍的心痛,愤怒之余,定会找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公道。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平心静气,化解戾气,瞄准靶心,因势利导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周五的阳光总是那样明媚。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一周的疲惫与紧张瞬间荡然无存,迈着轻松的脚步,步入操场,完成本周的最后一项工作,看管学生放学。喧闹的操场中,一丝不合谐的声音传入耳中,心中不由一紧。凭着多年的德育经验判断,这是愤怒的质疑声。哎!周末的好心情看来是难以为继了。果不其然,一名情绪激动的家长与保安人员正大声吵嚷着走进校园。保安见我在操场,便将家长引致我的身边。
“你是校长吗?”我略一犹豫,点头回应。从分校校长的位置回到主校区,原则上还是主任编制,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我来负责,老师和学生们都习惯于称呼我为校长。在家长面前如不承认,恼怒的家长定会怀疑学校不愿接待,推卸责任,矛盾升级的可能性极大。为了学校,勉为其难,就让我这个“伪校长”来处理吧。
“你好,家长,什么事?”我放缓语速,沉稳的问到。我知道,这种声音和语速是缓解对立情绪,增加信任感的添加剂。果然,家长那种不满情绪稍有好转,向我道出了原委。“孩子已经是第三次受伤了,肇事的都是同一个同学,明显的是欺负我家孩子,前几次,我都没吱声,但这次,班主任老师调查是谁先动手的,调学校的录像也调不出来,还说管不了了!”我的心不由得一沉,这恐怕又是哪位年轻教师经验不足,面对家长的咄人气势无能为力的结果了。“别着急,小家伙挨欺负还了得,我来处理”我故作气愤地说道。对于情绪极其暴躁的家长,只有先理解同情,与之站在同一“战线”上才能拉近距离,缓解情绪,使之回到理性思维上来。果不其然,从家长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我说的话起了作用。
情绪稍缓和的家长道出了原委。小明(化名)和小刚(化名)是同班同学,小明已经三次被小刚“打”伤,这次小明在午间活动时又被打伤,哭着用手机告诉了家长。家长听后心如刀割,激动中给班主任打了电话,班主任遂说调看监控,看一看是谁先的手,恰巧当天的录像因线路原因又调不出来,家长激动之余冲到学校讨要说法。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没问清事情原因而忙于调录像分责任这是典型的处理问题没有瞄准靶心乱放箭而使问题复杂化的表现。
“我们家的孩子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受欺负的,三番两次的挨打,我们要学校一个说法,今天必须给一个说法!”女家长一边哭一边说。听到孩子妈妈激动而又委屈的哭诉,男家长也激动起来。
“我要看一看是谁欺负我儿子,孩子我不能打,我倒想看看孩子的爸爸是何许人也。”火药味顿时弥漫整个房间,气氛骤然紧张。
面对越说越激动的家长,我忙倒了杯水,并劝解道:“打架是不对的,谁的孩子挨了欺负都不舒服,学校一定会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此事。家长也要克制情绪,坏情绪会传染孩子,当着孩子面要注意言行,因为我们不仅是在处理此事,也是在给孩子现场示范怎样处理问题。我们可不能用成人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啊!”
家长情绪稍有回转。我趁机拉过孩子的小手“孩子别怕。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家长和校长帮你解决好吗?”孩子点点头。见我与孩子这般亲切,家长的表情有所转晴。“你们看孩子的小手都有些抖了,”这句话是说给家长的,暗示你们刚才的表现有些过激,已给孩子造成了恐惧的影响。家长们沉默了,我的暗示起了效果。“打哪了,还痛不痛了”见孩子没有大碍,我开始说一些与此事无关的问题,以为肇事方家长的到来缓解负面情绪做好铺垫。(之前已与班主任沟通,得知已通知肇事家长到校。)“我叫小明,我有很多的好朋友,我还喜欢画画……”“孩子的画画的可好了,有机会给校长看看”。不觉中,家长也进入了我的话题,室内的气氛宽松下来,我也抓住良机,劝告家长。孩子们就是在各种矛盾和问题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调控情绪,给孩子以正面引导。一会,那位家长来时,我会调查处理,家长别激化矛盾,给孩子以榜样示范。家长点头表示赞同……
随着清脆的敲门声,班主任老师带着肇事孩子及孩子的爸爸走了进来。就座后,开始询问事情的原委。原来,两个同学是非常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游戏中避免不了矛盾的发生,而小刚的动作就有一些过激了,弄疼了小明,小明就哭着告诉了爸爸。孩子的一句“我挨打了!”刺痛了家长的心,遂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反映情况。而班主任老师因为年轻,经验不足,面对激动的家长不知所措,没有加以调查,就顺着家长的话忙着调用监控,又恰巧监控不好使,而引发了这场闹剧。看来处理问题的方向性是很重要的。
校园“暴力”变成了同学之间的游戏冲突,让双方家长都松了一口气。当着家长的面,我分别对2个孩子进行了指导性批评。第一,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谦让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人的美德,在学校遇到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时,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而不是告诉家长,这样既让家长担心,又可能使问题复杂化。第二,与同学交往时,要注意控制情绪,不能出现过激的身体接触,如造成同学身体伤害,你既要赔偿又要挨批评,还会失去朋友。两位同学频频点头,握手言和。看到孩子们又像好朋友一样,家长们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又不失时机地向家长进行教育,第一,孩子的问题不要成人化,要平心静气了解问题的真相,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第二,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暴力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个暴力的家庭,经询问肇事的家长确实有对自己孩子的暴力行为,孩子犯错时,经常以打的方式解决。小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跟身边的人学来的,所以家长要严于律己,做好孩子的正面榜样。一场剑拔弩张的闹剧在和谐的氛围中拉下帷幕。
事后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年轻老师也意识到了自己处理问题的不当之处,并表示今后要加强学习,经常向老教师请教,积累经验,瞄准靶心,有的放矢,减少失误。
面对矛盾与问题是我们班主任们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过程中,沉着冷静、抽丝剥茧,瞄准靶心、分而化之才是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