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实际获得 增强道法课堂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作者:杨蕊
[导读]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学中的实际获得是指学生实际得到的东西
        杨蕊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100089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学中的实际获得是指学生实际得到的东西,比如学生经过有关学习所得到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更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关注学生实际获得。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实际获得呢?我们结合《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谈一谈我的思考:
(一)准确定位,设计教学,奠定学生实际获得基础
        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才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容易串起教材的线索。
        所以在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之前,教师首先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同伴交往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因而本单元的同伴交往主体是以儿童的自我认识和对交往同伴的认识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同伴交往观,提升学生交往能力,深化学生同伴交往的经验。
        《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找找我们的‘不同’”,以“比一比”的活动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就像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一样,外表各不相同。接着是“找不同”和“展开想象”两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除了外表不同以外,爱好、性格、想法都可能各不相同。第二个板块“与‘不同’友好相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会与 “不同”的人交往很重要,从思想上解决交往中的“小疙瘩”,从行动上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真正学会平等待人,与“不同”的同学友好相处。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不同’让生活更精彩”,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各种“不同”和谐相处的现象,真正理解“不同”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内容非常具有存在的价值。因为通过课前访谈发现:学生课前虽然能意识到同学之间存在不同,但大多限于外在的不同,如外貌、特长、性别等,内在的思维方式很少有人提及;在社会层面,学生由于平时的眼界开阔,大多数学生的能够意识到很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如肤色、语言、风俗等,但是对于“不同”让生活变得更精彩,孩子基本意识不到。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中的“同圆不同画”活动、“放眼望世界”活动,都会着眼于解决这些课前短板,使学生动眼、动口、动心,从而提升学生实际获得。
        本课内容含量很大,可设计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也很多。为了避免在一节课上走马观花,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及学生情况进行调整教材内容,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本课时侧重“找找我们的不同”、“不同让生活更精彩”两个话题的教学,把教学难点“与不同友好相处”(教材第12、13、14页内容)作为单独的第二课时。因为,通过长期的观察及课前访谈,教师都发现: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与性格不同、想法不同的人交往,是孩子们容易出现问题的集中地,所以,教师将“与不同友好相处”设 为教学难点,并将给予一课时的时间,使学生充分地去交流、学习,最终,真正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包容、理解他人的意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实际获得。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
        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必须聚焦儿童的生活与成长,引导儿童过有意义的生活。

在《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中,教师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关联学生生活:
        1.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做的事情。?
        例如《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在他们亲手画的自画像中寻找同学的身影,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观察、梳理同学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在外在表现上各不相同。这个活动,是孩子们的身边人、身边事,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再加上猜谜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一下子激发起了孩子的参与兴趣、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通过作画这种儿童喜欢的方式,设计了“同圆不同画”活动:3分钟时间,每位同学在一模一样的圆圈肆意发挥,画出自己的想象。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孩子们的作品自然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思考,所以,表面是在用画笔涂鸦玩乐,实际上孩子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在走进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生活。在快乐的活动后,讨论与交流是轻松的、愉悦的,学生水到渠成地认识到人们的内心想法、兴趣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了解了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选择。
        2.发现生活,加深体验。
        教学,需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不一样的你我他》的“星空闪亮亮”活动中,教师这样将学生引领进生活的更深层面:假如把我们的班级比作一片夜空,那同学们就是夜空中的小星星,一起闪亮,彼此相伴。来说说你的好伙伴,介绍他的哪个独特之处最让你欣赏。
        欣赏自己的伙伴,介绍伙伴们的特点,孩子们乐此不疲,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他们兴趣盎然。情到深处之时,教师继续引领:每一个人都是一颗颗闪闪的小星星!在你的手里的星星贴纸上,随机写着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他令你欣赏的地方。夸夸他,与他也成为好伙伴吧!以此,使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同学各有千秋。在彼此共赏的情境之下,全员参与,一起触动内心世界。送出赞美时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收到赞美时的情感是最喜悦的。
        此活动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发现生活,通过交流、思考伙伴和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加深体验,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3.提供平台,指导生活。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除了学生每天参与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走到广阔无边的社会生活之中。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大千世界里的“不一样”,让社会生活精彩纷呈。教师在课前请学生收集信息,课上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丰富儿童的感知世界。从而顺利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指导学生加深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