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154400
摘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特殊学生生活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教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和康复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掌握独立进食、穿脱衣服、如厕、个人常规卫生方面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所以,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不同特点和生活自理能力现状,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则至关重要。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一、当前智力障碍儿童自理能力的现状
1.长辈们的溺爱包办
现如今的家庭中,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辈们大包大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物质方面给予,虽然在学校,凡是孩子们能做的事情,教师都注意培养孩子们自己锻炼做,从小养成智力障碍儿童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是回到家,父母尤其是隔代长辈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常溺爱这些孩子,不让他们上手去做,怕他们烫到或弄的一塌糊涂,还怕他们自己吃不饱或吃的太慢而急于去喂他们,过于溺爱,智力障碍儿童一切生活全部由长辈们包揽,养成了孩子们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帮的越多,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就越强。
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智力障碍儿童有的因年龄小、能力弱,在自理能力方面,常不懂步骤和方法,当在生活中遇到了的实际困难,他们的爸爸妈妈多数不是教会他们,为了减少时间,加快速度,而是去代替他们做,例如一大早,小涵正努力而吃力地穿鞋,谁知家长看见后马上等不及了,三下五除二帮她穿好鞋了事,或是时间不够或是耐心不够,时间长了,孩子习惯性地等待家长为她穿鞋,而不自己穿了,一味地等待家长,总之,没有教会孩子自理的技能,也是导致智力障碍儿童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
3. 家长不允许孩子去尝试做
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这是好多妈妈的口头禅,但有的时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干净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脏了可以洗,但是禁锢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无法挽回了,孩子需要用心,用身体,用行动去探索世界,然后他才会爱上这个世界,进而富有激情的活着!优秀的父母往往有旁观的自制力和定力。我们常常容易轻视孩子的判断力,对孩子的想法或是做法不屑一顾,情不自禁便以智者的身份强势闯入。
二、增加生活自理能力意识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因为是天生或后天造成的,使家长们过于溺爱,就一心想给孩子更多的补偿,这样就使很多家长不舍得孩子亲自做很多事情,对其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无条件的包办代替,这样就使得孩子在长期不能亲力亲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是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父母都会代劳。对于这种现象,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明确到对于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要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使孩子能够看到自身的价值。其次,则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让智力障碍儿童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也应该自己来做,要能够在学习如何去做的过程中,敢于尝试,要有即使跌倒了也能重新再来的勇气。再次,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来说,也应该把重点放到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来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能够干好一些简单事情,为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而高兴,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孩子们创设较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自己做事情、为自己服务的愿望,可以在他们上厕所、就餐、睡前穿脱衣时,有意识的提醒和肯定他们自己去做的意识。
三、教会生活自理的技巧
首先可以采用寓教于乐、自然习得的方式,让智力障碍儿童学会生活自理的一些方法。
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喜好及年龄特点,更容易接受音乐律动、讲故事等教育方式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的技巧通过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具有趣味性的情节或者游戏等方式,让智力障碍儿童可以在游戏和娱乐中学会本领。
其次,对于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来说,我们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应该要循序遵循渐进原则,逐步提高各种生活自理能力。智力障碍儿童在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的时候,可能会消化的慢一些,我们不能太心急,因材施教,慢慢渗透,等到他们对各种自理能力技巧掌握的相相对较好之后,再逐步开始一点点提高他们做各种事情的速度和质量。
四、借助游戏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不管是对于正常儿童,还是智力碍障儿童来说,游戏都是他们最喜欢、最愉快、最积极参与的活动。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尤其是一些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普遍都比较差,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已有的生活自理水平等,来选择有效的游戏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让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满足自身的兴趣爱好,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角色扮演游戏就是其中运用最多的游戏之一,运用合适的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发出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玩角色扮演游戏“过家家”,通过给娃娃穿脱衣服、扣纽扣、穿鞋、系鞋带等来巩固孩子对在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教师还需及时表扬那些有进步的孩子,可以促使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生活自理教育不能只关注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孩子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每个儿童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因为由于生活成长环境、障碍程度等方面的具体原因,都会使每个智力障碍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这就使得教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需要进一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具有差异性的要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对其进行较高的要求,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则不能硬性要求他们,要对点滴的进步给予肯定,逐步学会掌握生活自理的各种技巧。
六、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微弱的“一小步”,教师也不该忽视,应及时地给予表扬,“你真棒”、“你做的真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增强信心。对他们行为的奖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鼓励,体验成功可对智力碍障儿童的行为起激励作用。使儿童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儿童产生满足、安全的情感体验,这成为激励他们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他们限于自身能力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必须给予耐心指导,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
七、增强“家校”沟通,共同教育
保持学生家长与学校良好和谐的关系可以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需要家长的支持,老师需要和家长共同努力完成教育康复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多与家长沟通,结合儿童自身能力情况,有的放矢地的教育,其次只要没有危险,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要不强求也不溺爱,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彼此沟通,加强了解,虚心听取家长提出的意见,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家长老师快乐幸福的源泉,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成长情况,方便老师对学生进行下一步教学目标的制定。为了学生,为了每个家庭,为了学校,建立良好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2]高川.早期教育康复对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 ].绥化学院学报,2013(1)
[3]陈芳.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N].三明日报.2010
年1月23日A04版
[4]张英爱.浅谈学前班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9期
[5]周颖.漫议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 ].教苑,2012年(7-8)
[6]刘英芬.浅谈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2017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