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文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有关语文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如百花齐放,其中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引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本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感知力及道德品质四个层面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引言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基本语文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继而使学生成长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下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自身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及实践,阐释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夯基固本,借助问题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理解能力
语言理解是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之一,是学生通过文本轻扣语文知识大门、走进作者内心的先决条件。小学语文教材内课文语言简洁精炼,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小学生生活阅历尚浅,难以透过语言文字品悟课文的内涵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与引导,帮助学生积累充足的感性材料,形成对课文的新理解与新感知。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时,学生们将“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中的“礼物”简单地理解为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表明学生们还未能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1]。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笔者设置了三大问题:如果装有花籽的包裹没有破,还会有如此美丽的小路吗?课文中什么事物是美好的呢?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是“美好的礼物”呢?
上述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快乐的真谛在于分享与传递,独自欣赏美丽的花朵,远不如邻里亲朋们共同分享喜悦;第二个问题指导学生们思考课文中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花籽的行为是一种美好,朋友们欣赏美丽的花朵与小路也是一种美好,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中“美好的礼物”的含义;第三个问题在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分享、互助都能够创造美好。
二、稳步提升,引入游戏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理解并学会使用汉语。语言表达是使用汉语的重要途径,包括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口语及书面表达结合为有机整体,引入游戏化教学方式并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并将其转化为书面语言,以此实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写话部分时,学生们因畏难心理不愿开口说话,笔者便请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小虫子、蚂蚁和蝴蝶仿照课文插图做动作,其他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力猜测小虫子、蝴蝶和蚂蚁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情。学生们兴致十足,在游戏法氛围的带动下,平时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所说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笔者顺势请学生们在教材插图旁边写下小虫子、蚂蚁与蝴蝶的有趣经历,有些学生还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写下“非常开心”、“有点害怕”等感受[2]。
三、拓宽视野,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增强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灵性与审美韵味的学科。一篇课文、一首古诗,会通过语言文字的组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加之部分课文创作背景与学生们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导致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勾勒出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意象。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直观的审美空间。
例如在古诗《绝句》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呈现了课文中的插图,并播放了轻柔舒缓的纯音乐,学生们一边朗读诗句,一边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回忆自己游览过的自然美景,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古诗情境中。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继续通过语言“造境”,如“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以情感真挚、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语言,顺利铺就了通往古诗意蕴的道路。
四、情感渗透,运用情境教学法塑造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念
“立德树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需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逐步形成道德意识,在不同问题情境中能够选择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为此,笔者认为道德教育应当具有隐蔽性,在语文教学中切忌以说理式教学提升学生道德品质,而是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进行干预,继而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例如在讲解《画杨桃》课文前,笔者拿着写有数字“9”的硬纸板来到一名学生面前,请他说一说纸板上的数字。接下来,笔者调转纸板,请另一名学生说一说纸板上的数字,结果得到了“6”和“9”两个答案,于是笔者提问:哪一名学生正确呢?学生们产生了争议。笔者请学生们带着争议学习本篇课文,从课文中找到解决争议的方法。在正式教学中,笔者引入了从不同角度观察茶壶、蚕茧等案例,使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发现事物不同的样子,也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与学习中要以科学的思想看待他人的行为。
结束语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刻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综合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及道德品质,继而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安新.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29-30.
[2]周菊霞.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