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集中 开放——引导语文课堂“对话”的“三步曲”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罗刚
[导读] 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兴趣粗读;抓重点难,抓亮点细读
        罗刚
        四川省三台县潼川镇禾加中心小学        

        
 
        摘要: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兴趣粗读;抓重点难,抓亮点细读;开放式总结,抓规律比读;求同性总结,求异性总结。
  关键词:引导  对话  三步曲
        课堂“对话”是创新时代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尊重学习主体——学生的需要,是对传统教育中“一言堂”、“满堂灌”“满堂讲”的改革,其中师生对话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从本质上说,课堂对话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是师生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成果的交流。
        下面就侧重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对话”的三种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兴趣粗读
        1、先猜后读。这是“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的创造运用。
        例1、对于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课文,可以广泛地运用先猜后读、预测比较法来激趣粗读。
        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中的“赵州桥”时,借鉴了特级教师钱梦龙的教法,我先挂出“赵州桥”挂图,要求同学们仔细识图,并逐层预测:①你觉得赵州桥的整个外形象什么?②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赵州桥?③你准备先从什么地方开始写赵州桥?④你觉得应以赵州桥哪个方面的内容为说明的重点,为什么?……当学生的小组讨论对话争辩达到一定的高潮时,才要求学生读书印证,学生粗读兴趣特浓,最后由师生积极合作,作出总结。
        这样的预测比较法,从活动程序上看是变由“读→思”为由“思→读”的逆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又有助于使学生获得关于建筑说明文写作的规律性认识。
        2、先问后读
        例2、学习《春》时可先提一个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请同学们说说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山、水、日、草、花、风、雨)
        例3、学习《最后一课》前先开放式提问:[1]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①可怜的人;②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普通的人;④严厉的人;⑤有勇气的人;⑥爱国的人;⑦伤心的人;⑧忠心耿耿的人),这个开放式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例3和例4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命题能力。
        二、运用集中式提问,抓亮点细读
        集中式提问要求教师提问至指向重点、难点、亮点、特点。
        例4、对《最后一课》针对重点可设问:本文作者主要是突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A、一个普通的人——平凡,水平不高,有时玩忽职守;B、一个爱国的人——文中7处点到其爱国);针对亮点特点,可设问: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身份出现呢?(“普通”才代表了法国千千万万人的爱国情感,共同心声;有暇疵的玉才是真玉,不高大、有暇疵的人才是真人,才显真情)
        [2]宁鸿彬教《皇帝的新衣》用一个精巧的集中式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故事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蠢、伪、假、傻、骗、装、新、心)。经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运用了排除法、检验法、比较法后,在八个学生答案中选定“骗”字,因各种人物都围绕“骗”字展开(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小孩揭骗)。宁鸿彬教《故乡》也用一个精巧的集中式小问题引导学生读书并研究故事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学生研讨后说是“变”)?此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及选材能力。
        例5、品析《春》时为了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亮点和特点,可使用组合式集中提问:
        [3]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选择说说文章《春》的内容……A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B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C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D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当学生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对象时,老师自然地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为什么喜欢”;发散到这一步,学生对教材内容已初步熟悉了,后再提出一组集中式问题:请同学们鉴赏式地评价《春》的表达形式:A、我认为最妙的词语;B、我认为最妙的修辞;C、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D、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E、我认为描写角度最多的段落?
        三、开放式总结,抓规律比读
        例6、为了温故知新,总结同一体裁文章选材的规律,发现同类文章选材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及选材能力。学习《背影》后,可要求以《背影》和魏巍《我的老师》为例进行选材角度的比较对话比较对话后,更重要的是得出比较的如下结论:①《背影》和《我的老师》均从正面选择“互爱”材料,这比纯粹单方面“爱”的材料更充实,更感人,更全面(符合辩证思维)。②《背影》少量地选用了反而材料(《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不大负责与此相似)和家庭背景材料,不仅能衬托出父亲对我那种无私的真挚的爱,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催人泪下的感染力量。
   
        另外,在议论文教学中总结阶段还可以进行变论据比较,变观点比较;在记叙文教学中总结阶段,还可以进行变题比较,变材料比较,续写比较,还可以进行比较作文、比较练习等等。这些创造性的比较方式,大大地丰富了比较教学法、对话教学法的内容。此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及选材组材能力。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挖掘文章中的可比因素,大量地运用比较法对话,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生生对话内容,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大学生求同求异的思维训练的力度,而且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比中悟规律,比中觅新意,从而最终达到开发思维,提高语文对话水平和教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3]《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案例分析丛书》.晓白.[《最后一课》中评论人物形象部分. 熊芳芳执教的《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   [2] 《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 [宁鸿彬 《皇帝的新衣》教学实录].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